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4章 渡海孔子,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配方雖然複雜,但是所用的東西島上都有,王文思索一番,還是選擇了石板印刷術。
原歷史上清末率先引進的繪圖印刷技術就是石板印刷,大名鼎鼎的點石齋畫報就是用石板印刷法才能傳下那麼多精美的圖畫的。這種技術的確比較適合中國的生產條件。
不過想要把這技術推廣還需要一樣可以讓世人認識到石板畫好處的出版物。
思索再三,王文龍決定畫一張亞洲海圖,這東西在臺灣島上發賣肯定有市場。
思索歸思索,張子明交代的事情,王文龍也不能怠慢了,在福州的碼頭下船後,王文龍休息了一天便找來王金貴,讓他在福州找三套質量好的木活字,順便包一條船,在船裡裝上活字之外還要塞滿蠟紙和油墨,送到打狗港去。
想到之前離開東藩書院時張子明說過書院中的孔廟還缺一幅孔子像,王文龍又寫信去託曾鯨做了一副孔子傳道圖,放在船上一起帶去。
這一船物資包括船費都是王文龍自己出錢,就當投資臺灣的文教事業了。
一大堆東西準備了半個月才出海,王文龍沒想到的是他從臺灣返回福建一路上無風無浪,但這次運送印刷物資的船隻前往臺灣的路上卻正好遭遇了颱風。
小船被颱風卷的偏離航線,直接在海峽上漂泊了十天,風起之時,日月無光,想要看天象辨別方向都不可能,船上的水手只以為自己肯定喪命,無可奈何之時,什麼能拜的東西都請出來了,水手們直接把曾鯨所畫的那幅孔子像供在船艏,第十天雲開霧散,大家驚訝發現船居然被颱風捲到了打狗港的附近,船上人雖然受了驚嚇,但是沒有絲毫損傷。
甚至滿船的貨物也沒有什麼受損,僅僅只是船上裝載的油墨因為顛簸和受潮有些許變色而已。
此事在打狗港傳開之後眾人皆以為驚奇,更是將這幅孔子像奉為聖物,許多原本還不想送孩子讀書的人家聽聞這事情都將孩子送到東藩書院去讀書,書院轉過年來的學生直接突破了五百。而那副被雨打風吹之後的孔子像更是直接被奉為“渡海聖人像”,成為臺灣島上儒生的一件聖物。
那一船變質油墨也沒被浪費,張子明最初出於捨不得依舊拿那油墨印書,由於油墨變質所印出來的字跡從原本的黑色轉成一種略帶棕色的顏色,這種顏色化學顏料出現之前的時代就算人工想要仿造都造不出來。
張子明將這一批論語當做禮物四處贈送,基本上臺灣島上稍有名望的人家都收到了一本,王文龍家裡更是直接收到了十多本。
收到這一批用棕色油墨印刷論語的臺灣島上勢力,後來紛紛成長成大海商和大世家,更是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海外去,而這一批無法仿造的論語後來被稱為“渡海本”或“建陽變色本”,也成為這些海上家族的傳家寶。
因為背後的故事和對海上豪門的崇拜,這一批“建陽變色本”直接成為了海商家族身份的象徵,特別是儒教所及的地方甚至將之奉為聖物,百多年後一套傳承有序的真本價值連城,而王文龍後人捐出兩套,直接被國家級博物館收藏,甚至後來被列入限制出境的文物名單。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