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8章 活出殯,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孝資的兒孫一一來給張孝資拜祭,磕頭之後或是獻一塊糕點或是一隻水果,張獻翼就坐在棺材裡頭領受盛意,邊吃邊看好不快活。
李玉再想起之前張家管事那表情哪裡是悲痛,分明是強忍笑意,而張家門口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的百姓也都是看熱鬧來的。
兩大蘇州名士排演活出殯,這樂子還真沒幾人看過。
驚愕一陣之後,李玉也只能帶著申家班上場,硬著頭皮在戲臺上開始表演李天寶弔孝,戲臺下張家的子侄輩也都看的腦門子抽筋。
而張獻翼和張孝資則完全無懼旁人目光,專心致志的看戲,聽到妙處還會鼓掌叫好。
張獻翼和張孝資都是文壇名宿,也都有放浪形骸的性格,一個比一個不著調。
張孝資是常年考不上舉人,感覺受到歧視,於是中年以後就選擇學習魏晉風骨。
張獻翼就更倒楣,嘉靖四十三年張獻翼和兩個哥哥一起去考鄉試,之前兄弟三人都考了十幾年還沒考中,而那一年張家突然走了運,張獻翼和兩個哥哥居然一同中舉。
這事情全是巧合,但當時主考官看到三人的名字,知道三人是兄弟,怕長洲張家三人一同中舉的訊息放出去之後他被人說是徇私舞弊,收了張家的賄賂,於是讓兄弟三人抽籤,抽中短籤者落第。
倒黴的張獻翼抽中了短籤,從此之後張獻翼就再看著自己的兩個哥哥同年中舉、受到鄉中傳頌,而他一輩子都只是個監生。
老頭越想越覺得不甘心,於是生活態度漸漸也就轉向為遊戲人間了。
等一齣戲唱完,張孝資和張獻翼這鬧劇也結束了,張孝資從棺材裡爬出來,笑著說道:“李玉不愧是曲壇新銳,這一出李天寶弔孝排符合原本,唱詞又溫潤婉轉。”
李玉又好氣又好笑,點頭接受了張家給的演出費,當晚張家人把靈堂打掃乾淨,李玉和戲班就留在張家吃飯。
張孝資和張獻翼鬧的這一出活出殯的訊息傳開,第二天居然有很多人來探望張孝資,以為張孝資的身體真出了什麼問題,張孝資只能留在家裡跟他們做解釋,張獻翼卻呆不住,老頭便招呼著李玉一起去虎丘看戲。
虎丘曲會的正是時間在中秋節,最大的聚集專案是虎丘賞月,在圓月下唱崑曲,萬人同歌一曲,別有一番意境。
不過虎丘曲會實質上從七夕節就已經開始了,前後將要唱上接近兩個月。
張獻翼和李玉都是曲壇中的名家,早就收到了邀請。
兩人從長洲出發,坐船來到蘇州城外,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稱,但其實此地沒有什麼荒古高原,森林幽澗,只有一座很矮的虎丘山。
虎丘出名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個地方靠近蘇州城區,向來是蘇州市民休閒娛樂的絕佳場所,而且早在魏晉時期就已經有蘇州城中的大戶在此地修建亭臺樓閣,千百年間在虎丘周圍形成了眾多的名勝古蹟,無論是尋訪古蹟還是踏青遊覽,這裡都是蘇州人最佳的所選。
李玉和張獻翼兩人坐著船來到虎丘,遠遠的就聽見管絃如沸,蘇州市民早早出城,準備著看晚上的虎丘大戲。
路邊草叢間三三兩兩坐著遊人各持酒餚,彈棋博陸,河上的遊船也是往來如織。
張獻翼派僕人沿著河岸一番尋找,不久就找到了邀請他們前來的何三畏的家僕,僕人回來通知兩人便讓小船靠岸下,船徒步過去。
何三畏早已一臉笑容的在岸邊等待。
何三畏字士抑,萬曆十年舉人,書評家、散文家,乃是陳繼儒的授業恩師。
和何三畏一起等在岸邊的還有不少人,包括從南京趕來的劇作家潘之恆、特意來看昆班戲曲的沈璟、儒生顧正心等等。
這些都是江南戲曲圈子裡的有名人物,這個局是顧正心組的,顧正心笑著叫大家先坐下喝茶,他又喚來家中管事一番安排,很快就見一艘大船從河汊之中劃了出來。
何三畏笑道:“顧老闆好大的手筆呀!”
顧正心的父親顧中立是嘉靖年間的進士,不過父親早亡,顧正心少年時就執掌家業,當時顧正心已經有了秀才功名,但是他卻無心科舉,於是專心做生意。
此君大有心計,在做生意上十分精明,而且雖然出生耕讀世家,卻絲毫不以商人的身份為恥,經商不到十年便累積數十萬兩銀子,成為華亭鉅富。
而且顧正心發財之後還非常講儒家道德。
萬曆十六年,歲飢,顧正心看到饑民滿街,不等官府樂捐的差人上門,自己主動出營二萬多兩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