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7章 誠意缺缺,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葉向高先指著身邊一老者道:“今日盛會,且先由我介紹一下參會之人,這一位便是有名的耿叔臺。嘉隆以來,士大夫以理學聞名天下者,首推楚地的"三耿"先生。耿天台英年早逝,我不得見,叔臺先生則與我共事九載,我雖不愛講學,然而每次聽叔臺先生言道都覺心中甚喜,如冬日見暖陽也。叔臺原已退隱,今日為參加盛會,拄杖而來,實乃我等之榮幸。”

眾人聞言都鼓掌喝采。

耿叔臺就是耿定力,湖北儒學大家,和哥哥耿定理、耿定向合稱“天台三耿”,三人對於湖北的心學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如今耿定理、耿定向都已逝世,三耿只剩耿定力一人。

耿定力也起身對眾人行禮,一開口便能聽出他的中氣不足,顯然身體已不勝硬朗,他道:“老朽如今六十有五,這些年來只在天台山書院潛心學問,如今朝綱不振,天下人都覺憂慮,適逢問津大會之機,大明才智之士匯聚於此,望列位提出真知灼見,以匡扶社稷。”

“說的好!”梅之煥帶頭喝彩,等到掌聲結束,葉向高坐下了,轉由梅之煥起來接棒介紹與會人員。

梅之煥就是湖北人,又是東林黨,由他來主持這次會議顯然也是東林黨的安排。

梅之煥開口先笑著說:“今日群賢畢至,光是名字我就記了一夜,唯恐是記錯了人物字號。”

眾人聞言都是哈哈大笑,他說的的確是這幾天眾人心中的煩惱,魏晉大會來的人物太多,大家平時天南海北又沒那麼多機會聚在一起交流,會場上近百人大半都是生面孔,偏偏許多人的名字又是如雷貫耳,這幾天大家有些緊張,生怕交流之時把哪個大佬的名字給記錯了。

梅之煥開始介紹人物,他把眼睛往下一掃,掠過了前排就坐的齊楚浙三黨的大佬,突然指著第二排窩在角落裡的王文龍說:

“我先來介紹這位先生——中書舍人,八閩第一名士,王文龍王建陽!建陽先生身處福建心懷天下,不光是福建官場上的智囊,還常為民生所奔走,去年北直隸受災,就是建陽首倡其議方有民黨救災之事,安陽、紅山考古,衛我中華文脈,今年又為福建海商忙碌,想必大家也都聽過他的名氣。”

梅之煥的一番介紹把王文龍給吹捧了個夠,場下各家大佬的臉色都有些奇妙。

王文龍著作等身,的確值得這樣的吹捧,但是梅之煥故意略過了另外三黨的人物而先介紹沒有黨派背景的王文龍,這明顯有東林黨給各家下馬威的意味。

王文龍也是心裡翻了個白眼,站起來對眾人行了個圈禮,用玩笑的口氣說道:“梅翰林過譽了,我不過是個商人會首罷了。”

方從哲原本都已憋著怒氣,聞言一愣,接著便忍俊不禁,知道王文龍說的是他前陣子在泉州號召商人罷市的事情,文人參與商人之事本不正常,但王文龍一片公心無可指摘,對付的還是太監這個在讀書人面前天然政治不正確的群體,天下讀書人都不會對此說什麼。

王文龍一番自貶,引起不少人的好感,有些人起先氣的不看他,這時也抬頭仔細端詳王文龍的容貌。

“建陽果然虛懷若谷,哈哈哈,”梅之煥也笑呵呵地將此事揭過,這才轉而介紹其他人,手指向坐在第一排的方從哲道:“這位乃是有名的吏部左侍郎方中涵……”

梅之煥花費了一刻多鐘時間才將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都介紹了一遍,葉向高笑呵呵的開口說:“今日專為和談而來,眾位便開始各抒己見吧。”

楚黨的官撫極迫不及待的起身說道:“我以為當今之朝局變亂,根本在於為上不勤政,無論是要增加官員還是要收回稅監,一切都要仰賴於聖上能夠端正己身。也到了大家應該合力勸諫聖上出宮視事的時候了。”

方從哲立刻附和道:“我支援官朋友的意見,聖上乃是天下之主,只有為上者明,為下群臣才有榜樣可以跟隨,天下之大治才可以期待。”

聽到兩人的說話,梅之煥瞬間臉露尷尬。

東林黨人剛剛說了讓大家各抒己見,沒想浙黨和楚黨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要皇上出來分東林的權。

梅之煥看了一眼葉向高就見葉向高微笑的表情不變,只是微微搖頭。

梅之煥咳嗽一聲,對眾人笑道:“此事還要仔細商議,切切不可急躁了,左舍人,你說呢?”

左光斗連忙站起,對眾人說道:“聖上這幾年身體不好,見到雜事心中便覺煩惱,要聖上出宮視事,第一件我以為是先要朝中各位官員作出表率,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先辦他一兩件事情,方能起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有了五個大佬弟弟

雲婖歌

阻止反派滅世的正確方法[穿書]

春水醉山

月隱清淺時

星羅洛洛

實習土地爺

地君.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