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1章 初見水太涼,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王文龍所著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賣的滿天下都是,王文龍寫的也是歐楷,但陳子貞這評論還真不是汙衊王文龍。
歐陽詢的楷書在普通人看來是嚴謹工整,但在真正有書法眼光的人看來卻是奇側險峻。因為歐陽詢經常會把字型結構向著最極限的方向去寫,故意改變字的重心傾向,接著又自己去將要歪倒的字給救回來,行家看寫的好的歐體雖是楷書卻能看出一身冷汗。而王文龍這筆歐體工整是工整了,卻一點也不險,在普通人看起來字很漂亮,可是在行家看起來就是四不像。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他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發行之後受到許多批評的原因。
王文龍現在的書法還是在沈宜修指點之下又練了兩年的結果,要不然他連寫大字的功力都沒有。
陳子貞看著這麼多商人找王文龍求字,心中自然忍不住酸氣,暗暗想道:“讀書人果然要出名,有了名氣,字寫得再普通也有人來求。”
正當他心裡泛酸的時候,王文龍已經寫完八張大字,李如松連忙上前:“多謝建陽先生筆墨,些許潤筆不成敬意。”
他的僕人捧上一個朱漆盤,上面放了厚厚一沓鹽引。
陳子貞直接呆了。
鹽引是這年代官方發給商人的兌鹽票據,大明的官鹽由朝廷控制,商人只有拿著鹽引才能夠到產地去購買鹽巴,販運過程中也需要持有鹽引才能夠合法的過關。在大明的制度中只要能夠販到官鹽就是掙錢買賣,說白了鹽引就是大明的鹽業國債,還是流通性超高的那種。
這年頭大明寶鈔的貨幣信譽早就爛了,大額交易用白銀又不方便,商人往往拿鹽引直接當做錢幣使用。
一張準販二百斤鹽的“小引”市面價值約等於四錢銀子,而李如松奉上的是“大引”,一張市價六錢多銀子。
滿滿一沓至少有三百張,這就是二百多兩銀子。
陳子貞作為學官本沒有什麼來錢的路子,而這一盤鹽引就已經抵得上他一年俸祿了。
王文龍寫幾個字就換來他一年俸祿,陳子貞怎能不驚訝?
而這還沒完,另外幾位商人也都是不缺錢的主,個子送上了自己的潤筆費,多的值一二百兩,少的也有八十多兩,王文龍就這麼一會兒功夫靠給人寫字便收入六百多兩銀子。
眾位商人心滿意足的離開,陳子貞也和王文龍告別。
回去路上陳子貞一直沒說話,等回到督學察院他才連忙叫來陳指南吩咐說道:“快去把那馮從愆的經歷查出來,好生查查他的問題。”
“再有,以後若是王建陽有帖子投到院中,無論白天黑夜,第一時間要拿給我看。若我不在院,你們對王建陽的手下人也要好生伺候,立馬派人送信與我。告訴門子役夫,王建陽派來的人,一律不許找他討要開門錢!”
王文龍受到商人如此追捧,在陳子貞看來已然不是因為一兩個大商人喜歡王文龍的作品的原因,而是王文龍在整個商人階級之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雖然影響力還沒有大到震耳欲聾的程度,但已經不由的陳子貞不把王文龍抬高看待了。
這年頭,在某階級中有影響力就是讀書人的實力根本,讀書人早不一定要當官才能夠受到重視了。
就比如東林書院的顧憲成、高攀龍,東林七子全都沒有了官身,但人家有對江南士紳階級的影響力,哪個當官的敢去得罪他們?
這年頭天下只有讀書人才有影響輿論的能力,各個階級想要在天下發聲,不追捧讀書人是不行的,大商人、大地主、大軍閥,包括大太監,只要是想要有點作為的人物,無人不捧名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