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南京提學陳子貞,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京提學御史的駐地並不在南京應天府,而在和南京城山水相連的句容縣。

別看句容只是個應天府下轄的縣城,但在明代的地位卻十分超然。因為朱元璋的祖先就來自於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

朱元璋小時候是和父親一起逃難到鳳陽的,當年朱元璋率兵攻取南京之後,句容朱巷的宗族父老四十餘人,還專門被徐達接到城中與朱元璋相見,讓老朱狠狠過了一把衣錦還鄉之癮。

句容在朱元璋時期就分擔了一部份南京的功能,如應天巡撫和南京提學御史這兩個省級衙門就駐紮在句容縣。

此刻,南京督學察院中,南京提學御史陳子貞正揹著手在院中巡視。

縣教諭陳指南前來報告:“三日前雷擊,擊碎屋瓦,寢室漏雨查出九處,已著工匠用黃泥填補,如今已然不漏雨了。”

陳子貞聞言卻皺眉道:“怎麼能用黃泥?不是說過這督學察院修補要用白泥膏以及朱漆嗎?”

於是陳子貞受命提督南京學校後就開始想辦法,接著便和應天府商議重修南京督學察院。

句容地處江南,此地百姓的眼界也看得懂這事情。

在別的地方貢院修的差些也無所謂,修的再差,全省學子也只能到這裡考試。但句容的督學察院卻是有競爭者的,那就是天下聞名的南京貢院。

陳指南連連稱是,笑道:“我如何不知提學大人之苦心?”

因此,陳子貞自然重視督學察院的建設,每年打掃、修繕都儘量在場監督。

歷代南京提學乾的都是籍籍無名、十分憋屈,唯獨陳子貞靠著這一項大工程名滿江南。

自古官不修衙,但陳子貞對於他所在的這南京督學察院卻十分重視,不光修繕,而且還大興土木,修得盡善盡美,而陳子貞非但沒有因此受到其他官員的指責,反而落下一個能幹的名聲。

這一切都是源於南京學官的尷尬地位。

——真別以為古人笨,考試經濟、旅遊經濟的概念在這年頭早就出現了。

學官本來就沒有什麼撈錢的門路,看重的就是能夠在監考時提拔幾個門生,未來在官場上混點人脈,而陳子貞連這人脈都混不上,自然著急。

於是當時的句容知縣陳於王組織全縣力量共襄其盛,陳於王親自負責,縣中的主簿、典史整套縣衙班子都上了工地,甚至督學察院的地點都換了,句容有名的華陽書院全體師生自願將書院捐獻出來作為督學察院的主體建築。

這年代的科舉可不是隻考縣試、鄉試、會試而已,要考的種類多了,秀才每三年要考一次歲試、一次科試,童生晉級為秀才要考縣試、選貢生選監生也有相應的考試。

而且句容縣作為應天府以東的小縣城,說好聽了是應天府的門戶,說難聽了一直在被應天吸血,勞動力流失、市場被吞併,在這兒當知縣實在是沒有啥露臉的機會,陳子貞提出重修督學察院正是一個本地振興的計劃。

句容縣為陳子貞修官衙還真不是被逼的,反而全線從上到下都十分支援。

本意是為了振興句容的經濟。

最終句容縣鼎力建成的督學察院是一個複雜的建築群,以紅白色塗料裝飾,一落成便獲得南直隸士子青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折枝

困倚危樓

大祭司重生闖蕩娛樂圈

想成為一條鹹魚

宿主她只想屯物資

苦薇草

太子的小啞巴有劇毒!

尚潯

豪門軍寵:調教小嬌妻

月影青悠

靈醫

灼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