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1章 焦竑的啟發,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陽府,殷墟附近小村,一間本村地主家的偏院中。
“師父,我到了。”中年人一臉笑容的推開了房門,先將自己的行李交給焦竑身邊的僕人,之後忙衝著焦竑行了個禮。
焦竑此時正在讀《民族國家論》,一邊讀一邊細細的皺眉思索,時不時還將書頁翻到前面去,參考書籍前邊關於一些社會學的定義,然後又翻回自己正在看的頁面,繼續往下閱讀。
陳懿典走上前去,又恭敬的叫了一聲:“師父。”焦竑這才反應過來,抬頭看了他一眼,點點頭,然後又指著手中書本問陳懿典道:“這本書你看過沒有。”
陳懿典看了一眼,點頭:“王建陽的《民族國家論》,此書在今年非常有名,我在嘉興時已然讀過了。”
陳懿典只比焦竑小十歲,如果論起科舉成績兩人的輩份相差就更不遠。
焦竑是萬曆十七年的狀元,而陳懿典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兩人當上官的時間前後只差三年,最開始兩人是在翰林院中遇見的那時兩人還是同事。陳懿典在翰林院中見識到焦竑的史學功底之後便對焦竑極為佩服,在京城時就拜了焦竑為師,此後便一直以焦竑的弟子自居。
相比師父焦竑在官場之上沒什麼上進心,一心專注於史學研究,但畢竟也當到了國子司業,而陳懿典才是真正的閒雲野鶴。
陳懿典考上進士之後當了幾年清翰林,這在此時的選官制度中算是考察期,按照大明的規矩考察期結束之後官員就應該從翰林崗位上離開,實際調去擔任官職。陳懿典在考察幾年合格之後也被外放去做中舍人,這是一個在太子身邊當幫手的職務,別人想求都求不到,但陳懿典離開翰林崗位之後卻直接請了個假,然後跑了。
陳懿典並不是因為爭國本事件才不想涉足朝堂,歷史上幾十年後崇禎登基時,陳懿典已經成為著名歷史學家,崇禎皇帝又把他起復做少詹事,陳懿典直接表示不去,在家繼續做自己的史學研究,活到八十五歲才死。
陳懿典雖然不喜歡當官,但是對於史學的熱情卻是很高的,對於師父焦竑也是真心佩服,否則也不會專門跑到開封來接師父。
他笑著問道:“師父以為王建陽此書如何?”
“過去我從未看過這樣的書,”焦竑感慨的說道:“條分縷析的講解人性,旁徵博引,從歐洲講到我大明,從西洋海島上的野人聚落講到我泱泱華夏之文明,從上古講到未來,若是在看此書之前,我真難相信世上有人能夠寫出此等的作品。之前我聽人說起此書以為是大言欺世之作,懶得去翻他,這幾日好好看了才發覺世人對此書之評價還是太低太低。”
“這書有如此厲害?”陳懿典很驚訝焦竑對於這本書的評價之高。
焦竑點頭說道:“只看了半部《民族國家論》我已經被王建陽給說服了,我也認為我泱泱華夏應該要鼓吹出一種民族主義,如此才能凝聚人心,民族主義能夠解決當今國家的許多問題。”
陳懿典笑道:“聽了師父的話,我覺得自家也要再讀一遍此書才行。”
焦竑說道:“待我把這本書分析完,我的新作也要做些修改了,過去我寫歷史的方法確實有些老舊。”
陳懿典拿出自己從老家帶來的茶葉給師父泡上,邊泡邊說:
“我來河南前茂慈囑咐說家中藏書樓新書曬完了,正在分門別類收藏,另外今年春天福建那邊的書單也送了來,要師父回去看看呢。”
焦茂慈是焦竑的第三子,這時還沒成年,留在家中幫焦竑打理藏書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