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甲骨發掘也太不規範了,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就是那個大甲骨坑中挖出來的甲骨?”王文龍來到甲骨社的庫房裡,看著面前一大塊由甲骨和泥土糾結在一起的土塊,他臉上滿是好奇神色,這東西比他想象之中大多了。
範允臨在一旁介紹說道:“此坑是一月份發現的,當時天氣寒冷社員已經準備休整,黃昏時分突然刨到了這個甲骨坑,起初同道們也不以為意,然而僅僅在晚飯前,我等就與這不到三尺見方的土坑之中挖出了上千塊龜板,而且還遠遠沒有清理完畢,當時我便曉得挖到了大東西,於是叫人點著火把加班加點,清理了整整四晝夜,這才將甲骨坑中央的這一大坨龜板給清理出來,骨板加泥土混合在一起難以分開,只能又找人拿回庫房中慢慢清理。”
王文龍好奇問道:“這一坨泥土龜板有多重?”
董其昌在一旁介紹說:“重達九千斤,我等在坑旁設一大絞盤,又拿大量麻繩稻草包覆文物,先修了一條將之拽引出來的坡道,於坡道中鋪滾木,三頭牛、二十幾個人忙碌了三天才將之運抵庫房。幸虧當時還是冬天,雨水不多,文物沒有絲毫毀損,也算是上天幸見,我有明之朝能夠發掘出甲骨。”
王文龍連連點頭,聽這些敘述他已經很確定這就是前世殷墟甲骨發掘中最大的發現yh127號甲骨坑。
“除了甲骨之外,此坑道之中還出土了什麼東西麼?”他繼續詢問。
“坑中還有一具人骨,另外就是大量的綠灰土。”董其昌說。
最早在甲骨坑中發現人骨之時甲骨社的人還以為晦氣,甚至將之隱瞞,但是隨著甲骨坑的發掘越來越多,他們發現大量甲骨坑之中都伴隨有人骨的存在,漸漸開始意識到這似乎是商朝人掩埋甲骨時常見的做法,也開始感覺到商代人的習俗和他們習慣的古代記載有很大區別。
“發現人骨的訊息我們很少對外透露,”範允臨說,“建陽你也明白,若是被人以為是偷墳掘墓,我等的發掘便很難進行下去了。”
王文龍點頭表示理解,其實他知道yh127坑在後世研究之中早已經被認定是一個“灰坑”,就是殷商時期安陽的先民用來傾倒生活垃圾、掩埋甲骨以及人殉的坑洞,嚴格說起來算不上墓葬,不過這時的甲骨社研究者顯然還沒有研究到這麼深入的程度,甚至連灰坑的概念都沒有。
這一坨甲骨被從現場拖到庫房之中後,便有甲骨社的人員對之進行清理,只不過這樣的清理十分費神,為了儘量避免使甲骨受損,文人們只能用竹籤或是軟木片一點點颳去甲骨和泥土之間的聯接,然後再用軟毛刷慢慢的將浮土掃去。每清理出一塊甲骨,都得花上大半天的時間。而這一坨東西里頭的甲骨數量怕不有近萬片,清理工作斷斷續續,到現在清理下來的數量還不到一成。
王文龍看到在這一大坨甲骨旁邊有一個架子,架子上已經放了一些清理出來的甲骨片,只不過全部是零散放置的,顯然不符合考古學研究的標準,這明顯是明代人還沒有相應的思維。
他對董其昌說道:“玄宰先生,我以為清理甲骨的同時應該對甲骨文物及時的進行編號,方便後來研究者復原甲骨坑中甲骨重疊擺放的景象,也可以避免甲骨的流失。”
董其昌搖頭道:“我甲骨社中幫助清理甲骨的都是社內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們的操守我是可以保證的,如若他們需要骨片研究大可以直接向社中索求,絕不自有私自偷藏甲骨的作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