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家傳戶頌《連城訣》,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152章家傳戶頌《連城訣》

徵稿這麼久之後王文龍算是明白這年代的寫作人才有多缺乏,八股文害人啊,這年頭大多數文人都沒有小說思維。

出版過小說的作家哪怕寫的再差對王文龍來說都是合格員工了。

許仲琳思索一番,也是高興點頭:“行呀,我在漳州坐館也沒意思,不如便在福州一邊做編輯一邊寫小說。”

王文龍高興道:“如此正好,不知先生寫過什麼作品?”

“哦,我姓許,字仲琳,號鐘山逸叟,十幾年前寫過一本《封神演義》。”

許仲琳?

《封神演義》!

王文龍目瞪口呆的看著面前的許仲琳。

他又問了幾遍,終於確定《封神演義》的作者就站在自己面前,瞬間有強大的不真實感。

《封神演義》在歷史上的影響深遠,但是在明代的名頭卻遠沒有後世那麼深。

封神演義的初版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印刷了,但是到明末清初,無論是四才子書還是六才子書都沒有收入《封神演義》,可見當事人對於這本書的評價不算太高,大概就是一本普通的暢銷書水平。

《封神演義》真正大火,要隨著清代北方戲曲將《封神》的故事大量改編。

其實也真不怪此時人對於這本書不看好。

封神演義的最大優點是想象力豐富,但除此之外其劇情單一重複、人物形象單薄、思想也沒有什麼精彩之處,跟《西遊記》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作品。

截成一小段的《封神演義》故事往往可以非常精彩,最重要是抹去了原書單一重複的缺點。

戲曲觀眾看上一段封神演義裡的鬥法情節會覺得津津有味,但如果是讀原本的小說,基本沒有人能夠不跳看的。

比如破十絕陣的情節,許仲琳在封神演義裡真寫了十個大陣,而且每次破陣的劇情一模一樣,先派一個人去送死,然後再派人破陣。

第一個陣是這麼寫,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第十個,過程毫無變化。

同樣劇情給你來十遍,這誰受得了?純純的水字數。

許仲琳這種行為如果放在後世網路小說裡只怕已經被讀者噴死。

這也算是給王文龍解惑了,他來到這個時代就一直想打聽《封神演義》的作者的下落,但是除了許仲琳這個名字,王文龍別無線索。

而許仲琳在蘇州文壇裡雖然有些名氣但是也不是馮夢龍這種高光人物,王文龍到吳山社時大多數人都只是聽過《封神演義》這本小說,卻不知道許仲琳的下落。

事實上,在後世雖然《封神演義》大火,但是很長時間內連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都有不曉得爭論。

還是有人在日本館藏最早的明刻本《封神演義》之上找到了許仲琳的名字,又在文人筆記之中找尋到許仲琳的一些相關資訊後,這才拼湊出許仲琳的生平。

說白了許仲琳就是此時一個曇花一現的暢銷作家,一直想著寫第二本書再獲成功,但是在王文龍前世的歷史到死也沒有把第二本小說給寫出來。

王文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人才,拼命挽留,許仲琳也點頭答應。

王文龍突然覺得極其有趣,也不知道這時空許仲琳來到《旬報》命運能否有所改變?

但不說許仲琳的命運能否改變,就說許仲琳會從漳州一路找來福州就知道《連城訣》對此時讀者的衝擊力有多大?

這時的武俠小說連打擂橋段都還沒有弄出來,公案武俠的出現更是遙遙無期,以上作品全部歸於舊派武俠。

而《連城訣》卻是新派武俠宗師金庸的作品。

新派武俠和舊派武俠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代入感。

新派武俠一切內容都主打三個主題:尋寶學藝、恩怨情仇、家國大義。

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

尋寶學藝:主角得到絕世武功;恩怨情仇:主角被人歧視、主角因為實力弱小愛人被奪走;家國情懷:主角目睹國破家亡、鐵蹄南下——這時主角突然施展神技,改變命運。

讀者代入感比起看正邪對抗自然又要強上不少。

這三個主題百試不爽,一直到後世的網路小說還在這三個題材上打轉轉。

這年代的讀者哪裡看過這種直接讓人代入其中的小說,當王文龍寫出主角狄雲和小師妹之間純純的愛情時此時讀者就已經震驚,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有了五個大佬弟弟

雲婖歌

阻止反派滅世的正確方法[穿書]

春水醉山

月隱清淺時

星羅洛洛

實習土地爺

地君.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