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馬鈴薯豐收,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98章馬鈴薯豐收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本來就沒有多少適宜種植水稻的平地,所以一直到王文龍後世時的福建的糧食作物之中排名前三的還是水稻、甘薯和馬鈴薯。

其中馬鈴薯和紅薯都是適宜在荒地上耕種的作物,而馬鈴薯的最大種植地方就是漳泉,還是特殊的沙地種植。

利用沙地冬種馬鈴薯可以減少土地使用空窗期,不與水稻搶水爭地。

這一年因為救荒瓜菜仙人的信仰影響,泉州大量土地都種植了馬鈴薯,而最早收貨的地方卻是靠南的漳州。

當馬鈴薯開始陸續收穫的時候,農民們才知道這種作物的厲害。

最開始百姓自己種著地,也知道馬鈴薯的收成會不錯,但是當畝產量報上來的時候,徐學聚自己都驚呆了。

第一次在福建推廣的馬鈴薯畝產普遍達到了一千斤,好的甚至能接近兩千五百斤。

相比之下,作為主糧的水稻平均畝產也就在三百斤左右,好田的畝產也就六七百斤。

當然資料不能這麼算,因為馬鈴薯的水分太大了,同等重量下新鮮馬鈴薯所能提供的熱量也就是大米的五分之一不到,但即使這樣,這玩意兒的產量還是能和作為主糧的水稻相當。

關鍵是這東西不和主糧爭搶田地,完全可以在冬季種植,瞬間就讓百姓對此糧食留下深刻印象,徐學聚已經打定主意,今年就開始在全省大力推廣馬鈴薯,同時紅薯、南瓜等作物也要大力開始推廣。

與此同時,蘇州的袁無涯給王文龍寄來了一冊樣書,王文龍離開蘇州半個月後,他的《葡萄牙國史》終於可以在蘇州付梓印刷。

《葡萄牙國史》的正文不過二十多萬字,只用幾冊就可以印完,反倒是正文之前附上的吳山社朋友們所做的序讓王文龍哭笑不得。

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這時的賣書名家,極其有商業頭腦,在序中把這本《葡萄牙國史》吹得天上有地下無,葉晝則最是誇張,直接把王文龍捧到了太史公一樣的地位,稱王文龍是“唐虞以來寫西人史者第一”。

而馮夢龍則是在序中預告他花費了幾個月時間對《葡萄牙國史》進行點評,為後續的點評本預先宣傳。

甚至袁無涯不知從什麼途徑還去弄到了李贄的文章,王文龍仔細一看才發現李贄寫的根本不是《葡萄牙國史》而是對於天演論的評語,不知道袁無涯哪裡搞來的,卻也被他縫合到《葡萄牙國史》的推薦人名單中,真是欺負這年代資訊不發達,要放在後世,就袁無涯這縫合手段早被告了

王文龍記得李贄過兩年就會被抓去京城問罪,李贄直接在獄中自盡,想起來也是令人可嘆。

但李贄之死並沒有太影響他的文章在世間流傳,李贄死了之後,許多他的弟子還在積極刊印他的書籍。。

……

三月初,福州平潭君山鎮。

一群農民興高采烈的沿著田埂開始勞作,他們揮動鋤頭,很快就從土中翻出了一個個拳頭大小圓滾飽滿的馬鈴薯。

“給藩臺大人報喜,今年村中的馬鈴薯畝產少說能有一千三百斤!”

村中的保甲來報告此事時臉上的笑容落也落不下去。

此地在後世是平潭實驗區,到小王穿越的年代,當地民間建商據說能承包全國百分之二十以上隧道工程,平均彩禮三十多萬,房價物價直逼一線城市,那是有錢的緊。

但是在這年頭的平潭卻因為是標準的海洋性氣候,十分不利於農耕,窮得百姓叫苦連天。

特別是君山鎮一帶,滿地海沙,“狂風過處風沙起”是這裡終年的寫照,海洋性氣候加上沙地土壤,使得此地的土壤蒸發量往往大於降水量,加上海水鹽分侵蝕,基本啥玩意兒都種不活。

每年漳泉旱災的時候,福州的情況多少能好些,但是唯獨君山鎮一帶必定受災。

今年夏秋天氣乾旱,臨近冬天的時候君山鎮的百姓都已經準備好攜家帶口的去逃荒了,連村裡年前出生的孩子都已經賣光了。

真不是父母狠心,按照此地百姓的經驗荒年出生的孩子是養不活的,賣出去還有條活路,留在家裡的多半要餓死,更慘的情況是被人誘拐去吃掉。

這種條件下突然發現有一種作物居然能在這種沙土地上獲得豐收,對於此地的百姓來說簡直是做夢裡才會有的事。

徐學聚看著農民挖了一畝地的馬鈴薯,這才在眾人簇擁之下,來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有了五個大佬弟弟

雲婖歌

阻止反派滅世的正確方法[穿書]

春水醉山

月隱清淺時

星羅洛洛

實習土地爺

地君.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