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發財揚名,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142章發財揚名

眼前人王文龍認識,名叫張燮,是漳州龍溪縣人。

之前王文龍在高宷府上做事時就和他有所往來,還不是王文龍無意中遇到的,而是張燮主動來找。

張燮出生於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父和父親全都考中進士。

不過張燮的父親卻在三十歲時就被罷官。

張燮自己在文章記載他的父親張廷榜是被“無故罷官”,但其實看看那年發生的事情就能明白。

那正是萬曆九年,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的時候。伴隨著一條鞭法,還有一個考成法,會對各地的官員進行嚴格考績。

當年張廷榜擔任鎮江海防同知,下屬丹陽、當塗兩縣被海盜襲擊,張廷榜就被牽連,連降三級呼叫。

這明顯是被張居正抓了典型。

張廷榜是舊官僚遇上新制度,不適應,只能自道倒黴。

但張廷榜被調去管邊防雜職卻心中煩悶,他想到自己進士出生直接被擼到這種級別,一生氣索性辭官回家。

而張燮自幼通經史,看到父親“不善事上”而被論罷的經歷,可能也是被父親從小教育做官不好乾,反正家裡有錢,於是對於做官也沒什麼興趣。

張燮二十一歲中舉之後就沒有再去科考,而是在家裡潛心著書,還在漳州同名流一起開了詩社。

他對於歷史和漳州海貿情況非常感興趣,看到了王文龍所寫《葡萄牙國史》之後就主動找上王文龍。

在漳州時張燮和王文龍就有些交情。

王文龍也樂於和張燮交往,因為他知道張燮在後世歷史之中留下過一本真正的大作——《東西洋考》。

這本著作在原歷史之中要在十幾年之後才能寫出,內容涉及明代後期海外貿易的交通、歷史、地理、經濟以及海洋航線基本情況,是後世研究中外關係史、經濟史、航海史、華僑史必讀資料。

而經過和張燮的交往後王文龍也很確定,寫作此書的張燮是此時八閩研究海外情況和經商掌故最優秀的人才。

由他來執筆主編《旬報》的新聞板塊絕對是最佳人選。

王文龍讓已經在《旬報》編輯部混熟悉了的張燮帶著席浪仙去熟悉工作環境,然後才詢問一下鄧志謨他所做書籍的訊息。

他一問才知道,自己離開福州這一段時間,他所寫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正版書籍銷量已經突破萬冊。

這在蠟版印刷使用之前簡直是個不可想象的數字。

雖然王文龍的書稿利潤不過是三百多兩,可是餘象鬥用的蠟紙和油墨也是從王文龍這裡購買的。

這也是王文龍必須給鄧志謨配備幾個副手的原因,因為王文龍手下的許多生意都在由鄧志謨幫他經營。

此時王文龍手下的幾家作坊,王文龍的平均佔股都在五成左右,伴隨著蠟版油墨技術的飛快普及王文龍的身家已經超過六千兩。

跟隨他一起做事的鄧志謨以及王家也全部躋身豪富之列,鄧志謨以及王金貴都已經在福州置產,王平保一家人也被接來福州。

而王文龍的名聲也伴隨著他所寫書籍的火爆,繼續在百姓之間傳播。

最近王文龍在文會上所寫的《聲律啟蒙》就很受八閩百姓追捧。

這書籍的字數很少,正版書籍是熊清波的誠德堂刊的,熊清波將《聲律啟蒙》《對數原理》《簡明對數表》《天演論》全部湊在一起,出了一個《靜觀先生文理合集》,名字不倫不類,銷量倒還可以。

而且此時誠德堂已經開始研究比較精緻的蠟版印刷技術。

之前哪怕是餘象斗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都不過是用蠟版印刷的簡本而已,因為蠟板印刷的技術還是有缺陷,最大的問題是不防磨,紙張在運輸之中很容易將油印的字跡蹭到相鄰的版面上。

對此技術的改造,誠德堂已經有一套方法,主要是使用毛面的厚紙,只不過印刷出來的書籍對於此時人來說,暫時還有些難以適應。

這次他們就是在《靜觀先生文理合集》上首次使用蠟版印刷刊印正規書籍。

而王文龍的《靜觀先生文理合集》真正銷售大頭其實還是翻版書,這一本文理合集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後有了五個大佬弟弟

雲婖歌

阻止反派滅世的正確方法[穿書]

春水醉山

月隱清淺時

星羅洛洛

實習土地爺

地君.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