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20章《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高宷:“什麼是西班牙人?”
面對他的疑惑王文龍只能儘量回答,“回公公的話,西班牙人是弗朗機人的一種。”
高宷:“弗朗機人不是在澳門嗎?”
王文龍:“澳門的乃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乃是兩個國家。”
高宷:“哦,弗朗機是好幾國人的稱呼?澳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語言長相可有分別?”
王文龍感覺已經有些棘手,硬著頭皮回答:“分別是有的,兩國風俗語音都頗有不同。”
可高宷的問題還沒有結束
“怎麼從天竺居然又可以去往呂宋呢?”
“從葡萄牙和西班牙也能去往呂宋麼?他們又如何去的天竺?”
“聽說海外有個大食,是否就是那什麼牙的人所來之處?”
王文龍:……突然感覺心好累。
費了半天勁,王文龍發現這傢伙根本沒有東南亞的地理概念,對世界各國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說了也是白說。
想來也是悲哀,此時西方世界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西班牙接連崛起,荷蘭也即將趕上。
大明就靠在東南亞頭頂,可大多數明人腦海之中就沒有海外貿易的概念,想要解釋地理都解釋不通,更別說搞清什麼叫殖民地經濟了。
而高宷問了一陣聽不明白,同樣漸漸失去了興趣,最後直接擺擺手讓王文龍不要再說,繼續聽戲。
陪高宷看完戲回到屋裡,王文龍就關上房門鋪開稿紙,思索自己接下來該寫什麼書。
既然決定下一本書不寫小說而是求名。
這年代的文人寫書想要出名最好自然是編各種哲學書,類似李贄的《焚書》這種作品,王文龍只要敢寫出來,肯定能夠掙得大名。
但是代價就是容易引起政治風險。
對於儒學經典的解釋權,在這年代無疑是文人之中最敏感的事情,王文龍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一旦踩雷肯定萬劫不復。
這不行。
次之的選擇是編一些旁徵博引的典籍。
比如寫時事趣聞的《萬曆野獲編》,寫各種人生哲學的《聰齋訓語》之類,這種書籍能夠展現寫作者的見識之廣,缺點就是這種書籍的銷售很吃作者名聲。
就像後世的世界首富寫一本《我的成功之道》可以賣到脫銷,但是王文龍現在就是一個剛剛成名個把月的小說作者,他寫一本《我的成功之道》……誰買呀……
科技類的書籍,比如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歐式幾何》等等也能寫,但是這玩意兒讀者更少,一般是官方印刷機構為了便利天下才會承擔印刷的工作,而出版商考慮到利潤基本就不會碰。
既然自己的名氣還不足,那就只能踩熱點了。
現在在閩浙地區最大的商業熱點當然就是航海貿易。
王文龍腦海中突然就湧出一本書——《東西洋考》。
這書十幾年後面世,將婆羅州東西的幾乎所有明人商貿航線所到達過的地方故事歷史風土全都講述清楚。
歷史上福建江蘇的官刻書作坊全都印過這本書,足以說明這類書在市面上的需求頗大。
如果王文龍按照這書的框架寫一本地誌,一旦出版一定能夠讓他聲名鵲起。
不過這個念頭剛起就散了。
就算要寫他也不敢現在寫。
《東西洋考》的三個作者裡頭兩個是東林名宿。
所以整本書選材的歷史內容有許多都是和東林黨的政治需求有關的。
別說其他,高宷的許多惡行之所以能夠為人所知,就是因為《東西洋考》裡專門有一章《稅璫考》,把高宷做的缺德事全都寫了出來。
而且這書裡頭還有不少明代對外關係的召誥、表章和碑文,沒有官方身份背書,王文龍自己去抄這玩意兒純屬找死。
“唉,到底應該創作什麼作品才能又蹭到遠洋貿易的熱度,又不會給自己惹麻煩?”
思考良久,王文龍突然想到剛才他和高宷解釋西洋情況時費口舌最多的就是關於弗朗機人和殖民地的事情。
如果明代人說對於呂宋、婆羅洲這些東南亞地名還有點概念的話,那麼遠在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人,明人可以說基本只存在一些幻想了。
對啊,自己何必寫大明和東南亞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