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 歷史觀的爭鋒,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無相黃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戶頗多揭竿而起者,曹孟德上臺後所行兩種辦法:一則大加稅率,逼迫窮苦百姓無田可種,要不參軍,要不投靠更好管理的世家大族。二則實行錯役制,要求農民之家人必須到外地服役,人戶役戶各在一方,防止農民闔家叛逃。於是小農消亡,世家大族興起,錯役之法到東晉自己先廢了。這種種辦法難道也是智謀之法麼?”
李贄聽了之後呆愣半晌,不禁詢問:“真有這樣的事情?”
王文龍點點頭:“我以為先生所說的後三代無是非,其實只是修史的史官大多奉行儒家思想而已,但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史官記載下來的也不過是反映當時歷史的一段史料而已。”
他道:“今日有直斥理學虛偽之卓吾先生,難道漢唐宋時就沒有?若是沒有,那種種民間宗教也沒人信的了。”
這年代可不像後世網路時代,種種資訊動動手指就能查到,關於曹操所行所為的這許多記載都分佈在各種古書之中,每本書籍都有自己的觀點傾向,多少還有些春秋筆法,哪怕是李贄在這年代也不能全部讀到。
就比如王文龍所說的這些曹操所做的事情,大多數他都沒聽說過,對曹操的判斷也是基本根據有限史料中的內容進行的,其實資料來源十分狹隘。
李贄點頭同意:“看來我也應該多找些古時雜文讀讀。”
王文龍繼續說道:“我以為研究歷史應該綜合當時的史書、筆記、骨董,甚至是墓葬、遺址,真正去了解一個時代之風貌。歷史就是歷史,研究歷史應該要還原它的本源,世上還是有一定之定質,並非人人有自己的是非,只不過是這種定質,囿於我們研究的不夠深入,暫時難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