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4章 。祖先是佛
乞丐師父講故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第14章 。祖先是佛,乞丐講故事123的新書,乞丐師父講故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個時候不叫佛叫神。老太太說:“那好吧,哪一天你們要走了提前通知我們,做幾鍋饃背上,路上好吃。”你看現在吃的東西到處都有賣的,走到哪裡都能買到,那個時間吃的東西沒地方買,上哪裡去都是帶上吃的東西,蒸幾鍋饃揹著,很早以前就是這樣。
過了一段時間就和這個老太太說:“再過上幾天我們就走了,把乾糧啥的給你兒媳婦準備好,到那一天我們去,讓她跟著我們。”太行山特別高,比一般的山高的多,那個太陽到中午的時間與山平齊,不過咱也沒去過說是這樣說。太行山有三個出家老道,不知是和尚還是老道,最大的有一個八百歲,有一個七百歲,有一個六百歲,你想想他能活到八百歲不死,還有活六百歲七百歲都沒有死,因為這很多人都往那裡去。你像現在的人活幾十歲死了,最多百十歲死了,九十歲死了,真正一個修行人他活八百歲身體照樣很好,那他吃東西嗎?他也吃東西,他吃的很少,七天吃一個白果,你像咱一天三頓飯大碗小碗的,還吃些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那他不,八百歲這個和七百歲這個根本都不吃飯,七天吃一個白果,白果就是高山上廟院裡種的一種白果樹,吃一個小果。他們都是打坐,往那一坐不動,一坐就是一天一夜,那叫定功,修定,你像那老和尚修的都有定了,他的定功特別深,他不能看人,他一看人兩個眼睛“唰”兩道光出去了,八百歲的和七百歲的那兩個眼皮都耷拉下來了,快到鼻子那裡了。只有六百歲這個人老招待這些客人,全國各地的人去了以後他招待,剩下這兩個就是打坐。三個修行人修仙成道,六百歲這個他也非常微妙,不管去一百人也好,不管五百人也好,他那個廟院裡有一棵白果樹,這一棵白果樹也不知道長了多少年了,人再多他用手一捧,一個人一粒,不準多要,一個人一粒絲毫不錯。不管你一千人也好,八百人也好,五百人也好,他用手一捧,捧過去一個人一粒,分毫不差。因為這個,修行人非常微妙,就在這裡,為啥叫你們死心垠地的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你們啥時候能修到和六百歲那個人一樣就可以啦,你看看,這八百歲的這個人更是不得了啊,眼一看你,兩道白光“唰”就出去了。
後來帶著這個小媳婦去朝拜,蒸了幾鍋饃叫兒媳婦帶著,跟著她二嬸、大叔他們到太行山朝聖去,祈求娘倆身體健康平安,越過越好。兒子死掉了,那時童養媳很多,童養媳就是丈夫死了以後一輩子也不嫁了,給她立一個貞節牌坊,你像現在全中國也找不到一個貞節牌坊,當然現在也不興這個了,為啥講講這個事呢?這也是傳統文化,給大家提醒一下,如果不講,時間一長了沒人講這個了,今天給大家講了留下個歷史,寫到書本上大家一看都知道。給她做了幾鍋饃揹著,跟著她二嬸兒啊、叔叔大爺們去了,一路上不停,現在交通方便,那個時候都是走路,一走就是一個月,遠了走幾個月,哪像現在有飛機、有高鐵、有大巴坐上走了,那時候都是全靠走路,上哪裡去一路不停。到了以後,從山下開始上山,上山的時間路過有一個石板,這個石板呢,壞人他上不去。像那種上廟院偷也好、搶也好、做壞事兒的人上不去,這個石板上面又光又滑,你一踩,下來了上不去,你要說我們是來拜你的,好了,那個石板上長很多大螺絲釘帽兒,你要如果想去偷它那不行,你上不去,一上一滑一上一滑,非常微妙,因為那太高。有一個人聰明,他聰明什麼啊?這太行山上邊有個金桌子,他在下邊做了一個銅桌子,意思呢,給他們換桌子,用這個銅桌子換阿彌陀佛的金桌子,他把銅桌子搬來放下,想把金桌子換走,可是兩個桌子他都搬不動了,哈哈,這些事情非常微妙。你想想誰的便宜都想佔,佛的便宜他也想佔。
他們上去以後就開始拜呀,拜完大殿以後就是說吃吃飯回家吧,這個小媳婦也開始拜,以前也沒有拜過佛,從家裡來之前她說:婆婆,要不然我就不去了,我一走得一兩個月,這一兩個月誰伺候你啊,也沒人給你做飯了,也沒人給你洗衣服了,你看看,哎呀,我不去了。”“你去吧,你二嬸和老少爺們都等著你呢,你去吧,乾糧我給你蒸好了。”雖然她來了,她心裡想的是啥?白天晚上想的是自己的婆母。很多人拜佛想什麼?想發財,想當官,有的想尋個好老婆,反正各種想法吧,許願都不是一樣的,有想發財的,有想當官的......這個小媳婦想什麼啊?你看我要一走我這婆母在家裡邊沒人伺候她了,我來不來拜佛不主要,主要的是我要孝順我婆母,丈夫雖然不在了,那我算是嫁給人家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我要把我的婆母照顧好,所以白天晚上想的都是她的婆母。外邊的想發財的,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