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科學實驗(上)
赫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科學實驗(上),原神:帶領丘丘人走向復興,赫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軍隊為海只島的改革頭疼時,一項被標上絕密的保密等級的實驗在清籟島悄然進行,這是一項由科研部牽頭,軍事部、生產部、衛生部、知識部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大型科學實驗專案。 這次的目標除了研究清籟島的環境外,他們還要研究在下北澤“撿破爛”獲得的一大堆東西,其中的測試雷普勒效應的實驗專案更是被打上優先進行的標誌。 在清籟島北部,紅鋼建設了一座海軍基地,而其中有一棟大型建築,那是2023工程部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加班加點建設的專用科學研究建築系統。 這棟建築被命名為“閃電”,閃電周圍駐紮著一個營的兵力和近百名科研人員。 根據這份從喬伊手上獲得的報告,研究人員利用之前的知識和原來的資料,他們很快發現一個現象。 根據資料顯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如果能保證空間內的雷元素濃度的情況下並利用特定導體引導雷元素定向移動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能夠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力,該力被凌東命名為安培力。(其實就是對應現實中的安培力) 根據統計,該力的影響因素主要為雷元素濃度、雷元素單位流量、導體材質和長度。在一定範圍內,安培力與雷元素濃度、單位流量呈正比。 而在小規模實驗和“銀夢時代”的資料整理中,人們發現這股力的變化並不完全是指數級變化,而是分為2個階段。 第一階段,隨著雷元素濃度和流量的增加,物體受到的“力”會呈現指數級增長。 第二階段,從第一階段後期開始,隨著雷元素總量的增加,該物體所受到的力雖然會有所提高,但增長量卻會逐漸降低直至穩定在一個數值。 由於對材料穩定性、密封性要求高,再加上鎖國令導致的實驗資金斷裂和技術不成熟,使這項技術很快從世人的眼光中消失。 而從教令院的調檢視,這項技術最多隻是在因論派的物理學史的教材中,以科普欄的形式展示著它微乎其微的存在感。 但在大多數教材中,這項技術的存在還被質疑,以至於連了解這種技術的人屈指可數,更別提有人主動研究。 而紅鋼之所以要優先研究這門技術,還得從凌東的一個夢講起。 在夢中,他的外表變成了一個稻妻人,走在了當時瀕臨崩潰的下北澤。當時的下北澤財政崩潰,社會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捉拿盜賊和土匪的幕府軍,但被牽連到的平民明顯更多。 凌東在本能的驅使下,繼續前進。終於,他在一個市場停了下來,似乎有什麼東西驅使著他前進。 “爺爺,我餓。”一個女童的聲音從破舊的房屋裡傳出來,從聲音可以聽出,她可能有兩天沒吃飯了。 凌東躲在一個角落仔細傾聽著屋裡的對話,而破舊的牆壁露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缺口,方便他湊上去偷看對方。 裡面一個是躺在床上的女孩,看起來有4、5歲左右,另一個則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後者雖然一言不發,但似乎是做出了什麼重要決定。 他開啟了桌子的抽屜,用三把鑰匙依次開啟了“套娃”的箱子,最後從一個小箱子裡抽出一份科研報告,那也許是他最有價值的東西了。 在老人出門後,凌東悄悄地跟了上去,周圍的人也沒有注意到那位老人後面跟著一個可疑的人,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沒注意到那名老人。 這個市場非常特別,他們賣的不是貴金屬和珠寶,也不是糧食、菸草、酒水等社會失序的硬通貨,而是一份又一份的紙張,或者說是學術報告或研究資料。 不少科研成果還沒來得及應用就在鎖國令中灰飛煙滅,在秩序崩潰的下北澤中,對於以知識為榮的家庭來說,這些科學研究成果的檔案可能就是他們僅剩的財富了。 “雷普勒效應?這項技術有什麼用,可能最多值5萬摩拉。” “先生,再看看吧,實在不行就8萬。”那個老人咬咬牙,用懇求的語氣和對方討價還價。 “4萬,你不降,有的是人降。”對方即使很有錢也要和這個連溫飽都難以實現的老人砍價,也許是出於吝嗇,也許是出於羞辱。 “好吧,好吧,4萬。” “算了,你這技術我連聽說都沒聽過,十有八成就是拿出來唬人的,不買了。”還沒等那名老人反應過來,對方馬上反悔,扔下了那名絕望的老人。 在這個“技術市場”中,這些能為稻妻帶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摩拉的價值的技術現在以不到10萬的價值賤賣,讓凌東唏噓不已。 直到晚上,那名老人才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朝家裡走去,也許是失去生活的希望或者體力不支,他癱坐在一個垃圾場旁邊,手裡攥著那份檔案。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只要再多注入雷元素,只要再給我50萬摩拉,我就……”那名老人依靠在一堆垃圾後面叨唸著什麼,但還沒等他上去詢問時,鬧鐘就讓他從夢中醒來。 “我靠,早知道就不該設鬧鐘!”凌東有點後悔昨天為什麼要設鬧鐘,但在夢中,那個老人的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