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ZC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偏安的金國,人類外史,雨田ZCL,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非知道,這些被屠殺的羊人也有不少的無辜,也不可能整個羊人群體都是邪惡的,但至少羊人的殘暴程度是遠遠超過其他族群的。 即便這樣,明非在第二天看到滿地的死屍的時候還是不由得心驚肉跳,畢竟死的人太多了,到處都是屍體,有少量明軍將士的,其它都是大量的晉軍和普通百姓的屍體。 明軍士兵用了兩天的時間才清理完屍體,整個城市各個角落都撒上石灰和草灰,這是為了避免造成大規模的瘟疫。 當壩犁城失守的訊息傳到中都時,中都的晉軍守軍頓感大勢已去,他們距離花花君子的主力更遠,本來還有壩犁城可以相互支援,如此一來,中都陷入孤立根本無法對抗明軍。 絕望之下,中都的晉軍守將們聯名嚮明非乞降,明非大喜,隨即派連述闔前去受降,當場接收了中都晉軍的糧草和兵馬,並將這些晉軍混編入明軍之中。 北部戰線上的花花君子得知中都和壩犁城已經失陷,心急如焚,自己親率15萬大軍想要奪回平頭山,但平頭山易守難攻,明非在這裡部署了2萬兵馬,花花君子阻止了數次強攻,損兵折將,平頭山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明軍手中。 如今南部戰線的戰爭已經結束,明非開始集結各路兵馬,準備與花花君子主力決戰,從兵馬數量上看,很顯然明軍佔有優勢的。 眼下的局面,雖然雙方兵力差距不算懸殊,但從士氣上看,晉軍明顯不如明軍,從雙方態勢上看對晉軍更加不利,再耽擱下去,晉軍主力很可能在無法完全展開的情況下被明軍合圍。 花花君子自身的軍事素養是完全能看明白這一點的,所以當荊南風說出平頭山周圍不適合數十萬大兵團展開,己方容易被包圍的觀點時,花花君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全軍撤退。 不到十天時間,所有晉軍都撤回到晉國本土,南部的壩犁城及周邊領土都被明軍佔領。 正當花花君子將全國所有兵力都集結起來,再次準備率領30萬大軍重新部署南征的時候,接到前方塘報,明非率領30萬大軍御駕親征。 此時的明帝國已經擁兵40萬,在數量上已經超過晉國,但明非對西面的西洲聯軍開始不放心了,一是因為明軍屠殺了大量的羊人,羊人佔多數的成國和梁國對明軍恨之入骨,二是因為晉軍新敗,西洲聯軍會有兔死狐悲的感覺,難保不會趁明晉決戰而抄明軍的後路。 所以明非決定留下10萬兵力提防成國和梁國,這才放心揮軍北伐,10萬兵力提防西洲聯軍只守不攻倒是綽綽有餘,與此同時,西洲聯軍也懼怕明非隨時率軍回防,一旦激怒明非,難保明非不會把他們當主要敵人,數十萬明軍的攻擊他們可是受不了的。 天下大勢發展到這一步,生肖大陸東北方向的金國似乎始終沒有登場,首先偏居一隅的金國97%以上的邊界都與晉國接壤,只有不到3%的邊界與原代國接壤,毫不誇張的說晉國是金國唯一的鄰國。 這就使得金國沒有全方面介入各國事務和戰爭的渠道,同時也免去了許多戰火,金國的實力遠遜於晉國,金國與晉國的國王室連襟關係,雙方一直維持著不冷不熱的關係。 只要晉國不攻打自己,金國也懶得理會晉國與其它諸侯國是戰是和,而對於晉國而言,金國不在它與其它諸侯國交戰的時候背後捅刀,也就不願意過多幹涉金國,加之這層連襟關係,使得雙方一直能相安無事。 只是時不時的晉國的手伸的有點長,經常干涉金國的事務,金國則是給晉國出一些錢糧,出一些百姓應徵於晉軍,也就化解了,如果不願意這樣被收割,那就很可能引來晉國大軍的攻擊,金國所處的位置是很難得到其它諸侯國的陸上支援的,它必須獨自面對強大的晉軍。 所以金國採取的是“侍大主義”,給晉國一些實惠,換晉國的“不打之恩”,在晉國的淫威下苟且存活。 金國全國只被晉國允許養兵10萬,這當然是晉國為了防止金國對自己形成威脅而採取的威逼措施,其實金國對晉國瞞報了2萬兵力,對金國來說,多一個兵就多一份保障。 金王以及文武大臣對此感到蒙羞,可除了忍受又有什麼辦法呢,正如晉國使臣明裡暗裡對金王說的那樣,相比於代國和梁國甚至肖皇所受到晉國的欺壓來說,金國算是最好的了,關鍵時刻還能拿連襟之國的關係來擋一擋,讓晉國礙於面子不要對金國做的太過分。 而此時明晉兩國即將到來的大決戰,也牽動著金國朝野上下的心,他們希望的最好結果就是,明晉雙方兩敗俱傷,這樣一來自己不但可以擺脫晉國的控制,也能避免被另一個巨無霸控制和威脅,同時還能參與到瓜分天下的盛宴當中。 因為到時候陸地上各國的實力就都差不多了,而交戰各方由於結下的仇怨還會繼續相互攻伐,而金國卻是唯一沒有被戰火波及的一方,實力得以完全的儲存。 其實成國和梁國也盼望著明晉雙方兩敗俱傷,他們好漁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