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朕這一生,如履薄冰,煌未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憾從何而來。
“只可惜,程不識這樣的大才,卻早早被皇祖母召去了長樂,做了長樂衛尉。”
“兒臣就算再怎麼屬意,也終究不敢從皇祖母手中,搶這樣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才俊。”
“——程不識這樣的將領,無論是做太子中盾衛,還是做長樂衛尉,都是非常讓人放心的。”
“既然這天底下沒有第二個程不識,那還是讓這再穩妥不過的人,在皇祖母身邊侍奉更好些……”
有理有據的一番話,即明確表達了自己對程不識的欣賞、對無法得到程不識的遺憾,也表明了自己對東宮太后的敬重;
莫說是殿內公卿百官連連點頭,為劉榮這番表態感到欣慰——就連御榻上的天子啟,面上笑意都不由更真切了些。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朝議到此為止,劉榮今天的表現,也至少可以打八十分以上。
這很高了!
相比起四十多年前,明顯‘不及格’的孝惠皇帝:太子劉盈,以及二十多年前,極為勉強的夠到及格線的當今天子啟、彼時的太子啟,劉榮今日的表現,已經算很好很好了。
接下來,就算劉榮什麼都不做,這場朝議結束之後,朝野內外也都會開始流傳起今日,太子劉榮初登朝議,便‘隱顯雄主之姿’的言論。
天子啟顯然也不覺得劉榮今日,還能做的更好;
只稍一思慮,便考慮起了劉榮這個提議。
——劉榮的遺憾,天子啟全當沒聽見。
倒也不是劉榮要的人,天子啟就非給不可;
而是如今的長樂衛尉程不識,處境稍有些特殊。
一開始,竇太后要程不識給自己做長樂衛尉,就不是正常的提拔人才,而是半帶洩憤、半帶試探的衝動之舉。
程不識二話不說,當即走馬上任,竇太后其實也多少有些偷雞不成蝕把米。
時至今日,關於材官都尉程不識,長安坊間仍舊有‘太后刻薄寡恩,薄待平亂功臣’的言論廣為流傳。
雖然天子啟早已出手,以‘太后親自提拔重用’為由,替母親保下了這點顏面,但前段時日的儲君之爭,天子啟也恰恰是仗著竇太后因程不識一事而‘聲譽受損’——至少是因此底氣不足,才順利壓制下了竇太后與立儲君皇太弟、冊立梁王劉武的念頭。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程不識這個‘長樂未衛’對竇太后而言,多少帶了些燙手山芋的意味在其中。
留著,那就是薄待功臣,無時不刻都在被人戳脊梁骨;
調離,更是將使得‘太后親自提拔重用’的遮羞布被撕碎,更使東宮威儀蕩然無存。
如果不發生變故,竇太后對程不識這個人的處理方式,大機率會是留用幾年,等風聲過去的同時,讓程不識在長安熬點資歷。
資歷熬夠了,風聲也過了,再尋個由頭——如匈奴人入侵邊牆,某某郡急需一個好郡守之類,將程不識外放出去。
而今天,太子榮向天子啟伸手,點名要了程不識。
這讓天子啟,看到了一個新的操作可能性……
“既然是太子想要的人~”
“嗯……”
心下已經有了決斷,天子啟卻並沒有急著把話說死。
只佯做疑慮的沉吟片刻,才稍有些躊躇不定的側身望向劉榮。
“太子,是宗廟、社稷的未來。”
“而程不識這樣的年輕將領,則是我漢家軍隊日後的依仗。”
“——這樣的青年才俊,留在長樂宮做個衛尉,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與其在長樂蹉跎時光,倒不如跟在太子身邊,好生歷練一番;”
“說不定日後,朕臥榻彌留之際,也會和先帝那樣——緊緊握著太子的手說:事有輕重緩急,可由程不識為將……”
自嘲一語,惹得殿內頓時響起一陣稀稀拉拉的附和輕笑;
卻也惹得申屠嘉、周仁等老臣,不由得溼了眼眶。
——大家都覺得天子啟是在開玩笑,是在以這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太子,以及程不識這個中盾衛的認可;
但只有這些老臣知道:天子啟這話,並不是玩笑。
至少並不全是……
“前些時日,朕一時氣急,言語惹惱了母后。”
“過去這段時日,太子也甚少去長樂。”
“——雖然是因為假節奔赴前線,但也終歸是沒有盡孝於東宮,母后對我父子二人,都頗有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