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田叔好膽,朕這一生,如履薄冰,煌未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子啟走了。

足足準備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早就該從長安城未央宮啟程,將天子啟移駕到甘泉宮的天子滷薄,總算如願踏上了前往甘泉宮的路。

臨走前,天子啟留的期限,是秋收前後折返長安。

算算日子,前後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

一來,天子啟可以藉著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好生調養一下;

縱使身體狀況已經糟糕到了藥石不靈的地步,也起碼能緩上一口氣,在飛速流逝的壽命餘額上,稍踩上一腳剎車。

二來,太子奉天子詔諭,從旁輔佐內史平抑糧價一事,最後的結果,便大抵是在秋收前後尤其是秋收後見真章。

天子啟選擇這麼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來作為自己重返長安的日子,個中意味,也頗值得朝堂內外細細咂麼。

天子啟,恐怕還是對太子榮,多少有些不放心。

將返程的日子定在秋收前後,顯然是做好了收拾殘局、給太子榮擦屁股的心理準備。

老爺子的這層意圖,自然也難逃劉榮的火眼金睛。

只是在老爺子起駕離京之後,劉榮很快便進入腳不沾地的忙碌狀態,已然沒工夫為老爺子的不信任發牢騷了

“這邊,快搬過來!”

“去趟內帑,讓少府再放五萬石糧食出來!”

“藍田的訊息送到沒有?”

“派去新豐的驛騎怎麼還沒回來?!”

“再派兩批!”

“今日日落之前,必須拿回新豐的訊息!!!”

長安城,太子宮正門之外。

正在發生著的一幕,或許會讓後世人大跌眼鏡。

堂堂大漢太子劉榮,居然在自己的太子宮正大門外,像一個賈人般,售賣著少府內帑放出來的糧食。

主要是粟。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麥粒還無法研磨成粉、製成麵食,水稻產量又實在有些感人的古老時代,絕大多數華夏之民,都是以粟來作為主糧。

更好的糧食也有;

如高粱米,或是從南方百越之地跋山涉水,運到長安的稻米,卻並非尋常百姓所能奢望,而是貴族高門的專屬。

更差的自然也有;

如雜糧、糧粒外殼,又或是脫粒去殼之後,直接蒸來食用的麥粒飯,都是底層群眾不願提及,非災年不願吃入口中的劣糧。

優先考慮到產量,再一定程度上考慮到口感和營養價值之後,華夏文明早在幾百年前,便將粟,定為了民間底層百姓的主糧。

而今天,是天子啟離開長安,移駕甘泉宮後的整整第二十日;

也是太子榮,在太子宮外親臨現場,親自售糧的第十七日

“呼”

“大、大哥;”

“呼哧”

“他田內、內史呼哧”

“真就、就這般,做了甩手掌櫃?”

“呼哧呼哧”

正忙著排程少府官佐,耳邊傳來七弟:常山王劉彭祖滿是怨懟的牢騷聲,本就忙的腳下拌蒜的劉榮,只本能的皺起了眉頭。

循聲望去,見到這位異母弟漢家的常山王,此刻卻是疲憊不堪的將肩上糧袋丟在地上,衣衫襤褸、滿頭大汗,儼然一副力奴的模樣,劉榮才剛生出的些許暴躁,也隨之被一股不忍所取代。

將手裡的賬簿顛了顛,終還是重重撥出一口氣,將賬簿交給身旁的太子家令:南皮侯竇彭祖;

一邊擦汗一邊走上前,俯腰嘿喲一聲,便將那袋被七弟劉彭祖丟在地上的糧袋扛上肩,走到約莫二十步外的簡易售糧棚,將糧袋卸下。

直起身,滿是疲憊的再撥出一口濁氣,一邊抬起衣袖擦汗,一邊對身旁跟上來的七弟咧嘴一笑。

“來,坐下歇歇。”

“左右內帑送來的糧食,也就是這麼些了。”

“等新的糧食送來,我兄弟眾人,便又要忙的話都顧不上說、水都顧不上喝。”

劉榮此言一出,劉彭祖只如蒙大赦般,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劉榮斜後方太子宮正門前的石階之上。

有了帶頭的,其餘眾兄弟,如河間王劉德、臨江王劉淤,以及中山王劉勝,也都依次在石階上坐下身。

葵五倒是沒敢坐下去,卻也累的氣喘吁吁,小跑到劉榮身旁,也終是扛不住這繁重的體力活,雙手手掌撐上膝蓋,大口大口呼起了粗氣。

在宮門外十幾步的位置,少府的官佐、官奴,以及內史派來的衙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魂仙目

月光伴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