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同樣是農村妹,怎麼命運就天差地別的,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下午的忙碌,孫家比過年還熱鬧。孫伯民對著孫山說:“山子,去喊村長阿爺一家過來吃飯。” 孫伯民看到今晚的菜,很滿意。一道白切雞,一道鴨子炒冬瓜,一道燜大鵝,一道豬肉蒸粉葛,一道炒青菜,加一大鍋草魚豆腐湯。 比過年還豐富,招呼客人也有面子。 孫山應了一聲,正跑出去喊人,瑜哥兒追了上來說:“山子,我和你一起去,家裡太無聊了。” 孫山知道瑜哥兒喜歡動,不喜歡坐。拉著他的手,由他領著去村長家。 走了一會兒,就到村長家的大門。兩人徑直走進去,瑜哥兒喊道:“村長阿公,飯好了,我阿孃叫你們過去吃飯。” 村長正想著拿什麼手禮上門吃飯,總不能空手去的。 見到瑜哥兒來了,趕緊應和:“好哩,瑜哥兒,稍等,我們就來。” 村長夫人隨便撿了些糖果酥餅,還帶了一壺酒出來,老頭肯定要和何姑爺喝幾口的。 笑著說:“那麼快就煮好了。” 孫山喊了一聲阿婆,又喊了村長一聲阿公。 看到村長的三個兒子,喊了一聲叔叔伯伯。 人太多,孫山有時候認亂了,便隨便喊阿叔,大伯,阿姐,阿哥之類的。 今晚請的是村家一家,可謂人多勢眾。 村長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又生了好多個孫子孫女。大大小小,加起來可有20多個人。 特別是村長還有曾孫了。小傢伙吱吱呀呀,也不知道說什麼。 一家老小,加孫家的一家老小,今晚可多人吃飯了。 村長在撿些野青棗,做飯後果。 瑜哥兒笑著問:“阿公,你家有沒有山茶,我阿爺最喜歡喝孫家村的山茶了,說別有一番滋味。” 瑜哥兒想著,來了孫家村,要帶些特產回去孝敬長輩,讓家裡的長輩知道自己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村長忙著說:“有啊,哎呦,你早說了,要是喜歡,春天的時候,我就上山摘多些茶葉回來炒,留給你們。” 村長夫人放下手中的東西,趕緊回屋拿了一大袋山茶出來,笑著說:“這些不上得檯面的東西,我們都不敢給你們呢。” 春蘭送禮,也送了些府城的茶葉,老頭子泡了些,一股清香,對比自家的炒山茶,一個天一個地。 瑜哥兒嘻嘻笑地說:“我阿爺就是喜歡孫家村炒的山茶,說有股焦味,不一樣的口感。” 村長的大兒子理解地點頭:“我知道,就像吃慣了山珍海味,想吃家常小菜,嘿嘿,瑜哥兒,家裡的拿去,明年春天,我們採摘多些,到時候留給你。” 瑜哥兒看到一大麻袋的山茶,趕緊擺手說:“太多了,一點就夠了,你們還要喝呢。” 村長夫人理都不理瑜哥兒,著急地說:“都全要了,我們就不喜歡喝茶,留給你阿爺喜歡喝茶的人喝。” 村長也贊同老婆子的話,鄉下人喝什麼茶,只不過用來招呼人。既然何家喜歡,就全給何家了。 瑜哥兒沒辦法,扛著一大袋茶葉,跟著村長一家人回老宅了。 一進屋,被招呼到堂屋吃飯。 今晚人多,分了三大桌。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半大小子一桌。 村長家的三個兒媳趕緊到廚房幫忙。 孫二嬸和孫三嬸早就從家裡拿碗筷過來了,所以盛飯菜的碗碟足夠。 冬天夜長日短,很快天黑了,孫山阿孃蘇氏點了兩盞油燈,又在中間放了一個火盆取暖。 很快兩個妯娌和村長家的三個兒媳上飯菜。 先給每個人上一碗魚湯。 孫大姑笑著說:“喝魚湯的時候注意,不要被魚刺刺到。” 村長夫人點了點頭說:“小孩子就不要舀魚,只舀湯好了。” 草魚多刺,小孩子又不會吃,被刺到,可慘了。 村長夾了一塊粉葛,大家就開動了。 一邊吃一邊聊家常,主要是講玉娘。 也不能怪村長擔心的,玉娘又懷孕了,自從出嫁就沒回過孫家村,多虧有春蘭在何家,堂姐妹可以相互照應。 村長問到:“春蘭,你什麼時回府城?”其實早就問過了,但老人家,就喜歡問來問去。 在旁邊的何姑爺不等媳婦回覆,先回答:“後天呢。” 孫大姑跟著說:“來了好些天,也要回去了,府城的店鋪,還要忙活呢。” 村長夫人趕緊問:“哎呦,店鋪誰看啊?” 孫大姑笑著說:“有掌櫃看著,沒事的,不過主家不在,遇到事總不好解決。” 黃氏附和道:“是哩,你們倆還是快些回去,自家店鋪沒人看,總不行。” 村長吃了一塊扣肉,連忙說:“姑爺,你們還是早點回去,外人看,萬萬不行。” 另一邊的週二郎連忙點頭說:“村長說得對,大姐夫和大姐,還是早點回府城的好,掌櫃看門店,哪行。” 週二郎住在縣城郊區,平時也會種些果蔬,擔到縣城賣,多少知道買賣的事。大姐夫家開店,更需要用心管理。 何姑爺趕緊安撫道:“不用擔心,我阿爹阿孃偶爾也會去幫忙盯著,不會有事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