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報名縣試,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山可不知道洪秀才的心思,還特意感激洪秀才做媒。 要不然小滿哪裡能找到小地主結親。 此時正在刻苦看書,爭分奪秒地把書中的知識灌入小腦袋裡。 等下午孫伯民和蘇氏回來。 蘇氏滿意地看著兒子,開心地說:“阿孃,當家,洪夫子說咱們的山子能去科考,那肯定能。哎呦,想不到我兒那麼聰明,小小年紀就能進城考試了。” 嘴角不由自主地往上揚起,心裡想著山子比大姑姐家的謹哥兒還厲害,才十三歲就上場,嘿嘿。 深情地看著孫山,越來越滿意,萬一考上了,豈不是比大姑姐還威風。 蘇氏恨不得孫山立即進考場,官府立即出成績,好讓她揚眉吐氣一番。 孫伯民認同地點頭:“洪夫子都這麼說了,咱們的山子就去考。哎呦,想不到山子那麼優秀,哎,像謹哥兒。” 蘇氏不滿地看了一眼孫伯民。 什麼像謹哥兒,擺明比謹哥兒還優秀。 當然這種話不能說出來,萬一山子考不上,豈不是要打臉?打臉就算了,最怕得罪大姑姐,得罪謹哥兒。這是萬萬不能的,何家可是孫家的靠山呢。 黃氏也沒有意見,她一個農村老太太,夫子怎麼說就怎麼做。 對著孫伯民和蘇氏說:“山子上考場這事不要說出去,免得惹人閒話。” 其實更想說要是考不過,惹人笑話。可不想孫子被人嘲笑呢。 轉過頭對著小滿和寒露說:“你們兩個也不要說漏嘴。” 小滿和寒露急忙點頭:“阿奶,我們誰都不說。” 孫伯民和蘇氏也認為這種事要低調,不能張揚。最好收收埋埋,等待山子飛鵬展翅,讓孫家村的鄉親傻爆眼。 孫伯民謹慎地說:“阿孃,今晚我找村長過來,山子要辦科考的程式,需要村長簽字。” 黃氏點了點頭說:“此事也叫村長保密,山子科考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孫山這次回來,就是告知孫伯民自己要科考,並且提前給村長打招呼。 科舉是一件非常嚴肅艱難的事。首先需要的是身份,其後才是學識。 第二天一早,鄭弘遠就跑到孫家村,領著孫山回學堂。 孫伯民和蘇氏千叮萬囑,一定要路上小心。 回到學堂,洪秀才和黃秀才就領著孫山等五個人到禮房報名,免得夜長夢多。 孫山一直聽師兄們說怎樣參加科考,這次親身經歷後,才知道程式。 想參加縣試,需要本人親自到本戶籍縣衙的禮房,表達要參加考試的意願。 這時候,禮房會給考生一張“申請表”,也就是“稟報互結親供單”。 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寫資料,相當於“考試”申請書。 這張“申請書”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考生的姓名,年歲,身材面貌特徵,有沒有鬍鬚。 禮房的辦事人員瞄了幾眼孫山,在上面寫上:面黃無須,矮小,瘦弱,年齡13歲。還在旁邊畫了一幅孫山的自畫像。 孫山看到後,面無表情:你都畫抽象畫了,為什麼還把我畫的那麼醜! 第二:曾祖、祖父、父親和爺師的姓名。 也就是所謂的“政審”。 查孫山的三代做什麼的。 曾祖以下三代不得從事倡、優、皂隸等賤業,必須身家清白,無犯罪、無父母之喪事。 大乾的科舉資格還是比較寬鬆,商人身份也能報考,只不過這種出身受人詬病。 孫山記得清朝科舉規定“冷籍不得入試”。 何謂冷籍? 就是祖上三代沒有人獲得過功名。 這條規定最狠,直接把廣大農民群眾多少人被拒之門外。 要是有這條規定,孫山還讀什麼科舉之書,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幸好現在沒有這條規定。 孫山家世代務農,除了“士”之後,最身家清白的人家了。 所謂的“士農工商”,農村人雖然又苦又遭罪,卻是朝廷最廣大的基礎。 至於業師,當然是洪秀才。所以想科考,自學成才,也要找個老師來作保。 第三:廩保的姓名。 也就是請稟生做擔保。 黃陽縣其實是有稟生的。 就是縣學的夫子。 他們不是土著秀才,是從其他縣過來謀生的稟生。 洪秀才和黃秀才認識,所以請其中一人來做擔保。 朝廷禁止稟生自行索要,但私底下,考生要買2兩左右的謝禮送去。 別人替你作保,肯定要報酬,這是人之常情。 第四:五名互結考生的姓名。 除了廩保,同時參加考試的五名學生相互作為證人,宣誓不得違反考試規則,稱之為“互結”。 要是其中一人犯事,其他四人會連坐。輕者取消考試成績,重者下大牢。 洪氏學堂和黃氏學堂的學生相互認識,自然第一時間組隊互結,免得跟不熟的人互結被連累。 第五:本籍和住址。 參加縣試,必須是本地戶籍的學生。這個時候需要村長、里長開證明,證明此人是本縣的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