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會試閱卷過程,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十七日會試結束,放榜時間就要到二月二十九日。
其中間隔十二天,看似時間充裕,實則緊張。
這途中監考和閱卷官員有很多事情要做。
士子交卷後,收卷官根據考生所治經書分類然後彌封,將試卷上填寫的考生姓名,籍貫,考號等的折角蓋上關防印記。
之後再送往眷寫官處進行眷錄。
由眷寫官用紅筆一字不漏地抄寫一遍試卷。
考官只看抄寫的副本,原本則另行封存保管。
眷錄好的考生試卷副本會由專門的對讀官負責組織人員進行對讀。
一人讀紅卷,一人讀原卷,兩人一組,必須一字一句用心對讀,確保副本和原卷一模一樣。
這樣經過彌封、眷錄、對讀之後,交到考官手中的試卷可謂“三無”試卷:無姓名,無標記,無紕漏。
考生寫好的卷子呈現到考官面前閱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學生卷子被“罷拙”的第一步其實是從眷錄開始。
眷錄官謄寫卷子時,第一步先檢查考生的卷子有沒有避諱,有沒有自述姓名身世門第,字數有沒有符合規定,卷面有沒有汙跡,有沒有不整潔,有沒有草稿紙,有沒有用朝廷規定的字型答卷等等。
如果這些都過關,才進行謄寫。
如果犯了上面其中一個錯誤,就算你文采飛揚,文章寫得再精彩,諸葛在世,不好意思,三年後再來吧。
所以如果考生寫的文章非常離奇,特別批判皇帝的卷子,想要呈現到皇帝跟前是非常艱難。
眷錄官這一關恐怕也過不了,直接被罷落。
謄寫好的卷子按照治經分類,先分給同考官。
一份卷子,分別有幾個同考官分別批閱,不同的同考官會用青筆寫下評語。
同考官的職責主要是初步黷落劣文,挑出優卷。
由於被錄取的考生將來會跟同考官有師生關係,是不可多得的人脈,所以同考官會極力地向主考官推薦自己看中的卷子。
主考官會根據同考官推薦的卷子,從中選擇最優秀的卷子,寫下評語,最終進行排名。
根據以往的經驗,同考官的批語平均字數約在25~30之間,而主考官的批語平均字數只在7~10左右。
當然如果遇到兩份評語差不多的卷子,先商量一番,如果還是各持自見,最後只能交給主考官定奪。
所以說考生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把卷子呈現到主考官面前。
這個時候就由主考官的喜好來做決定。
而能走到這一步,其實是相當艱難。
主考官,同考官一般會在二月二十四日前批閱所有卷子。
二月二十五日:各方同考官把預選出來的卷子送到主考官審閱並擬定名次,叫填“草榜”。
填寫好後,讓外簾將考生原卷送進,然後再鎖起門來。
將硃卷和原卷一一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經查無誤,則將硃卷和原卷捆起封存。
如果途中有被罷落的卷子,考官需要在之前落榜的卷子再抽出一份進行補充。
二月二十六日:各房同考官和主考官齊聚一堂,開始填“乙榜”。
主考官和同考官將排行十八名單的答卷拿起來,放到一邊。
對十八名後的答卷進行填榜。
由於會試名額極為有限,絕大多數舉人甲榜無名,而被列入乙榜。
二月二十七日:填寫“甲榜”,也稱正榜。
從第六名開始填,一直填到第十八名。
這個名次的決定權還是在主考官手裡,不過一般都會按照原來的名次填上去,要是有變動,也是微微變動。
然後前五名便得由眾考官一起商量了。
這時候為了排名次,考官們也會發生一番爭吵,畢竟誰都希望自己選的卷子能成為會元,因此少不了明爭暗鬥。
如果這時候考生負有盛名,這是非常大的優勢能脫穎而出,成為榜首。
很多考生之所以參加詩會這些容易打出盛名的活動,就是為了在最後衝刺上加分前行。
二月二十八日或者二月二十九日的辰時:是放榜日。
這時候正是三年一度的榜下捉婿日。
家中有小姐待字閨中,又迫切想嫁給進士郎君的人家,就會安排下人先打聽清楚,鎖定幾個目標。
等放榜日,就會守候在貢院外。得知目標郎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