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忉利天(3)人類起源,重返兜率天,靜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小白接著問到,“你說了大乘佛法的兩個基本理念,一個是自性恆常,一個是諸佛同體,那麼,按照一般的理解,人們習慣於數字3的完美,比如道德經就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乘佛法是不是應該還有第三個基本理念?”
劉芳萍聽了不由得笑了,“確實如此,大乘佛法還有第三個基本理念,而且這個理念也可以說是人類誕生的起源,它就是初妄無因!”
小白這下來勁了,“人類的起源,這可是個一直以來挺折騰人們的問題啊,你說說看。”
“前面說了,世界之初,混沌一片,於混沌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自性,這東西沒法形容啊,你可以說它無處不在,無所不知,它即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又彼此相互重疊在一起,遍佈整個無邊無際的虛空,但是它又如如不動,彼此之間互不干涉,嗯,怎麼比喻讓人可以理解呢?就比如我們的空氣中充滿了氧氣氮氣,它們完全相容在一起,彼此清楚的知道對方的存在,但是又無法互相干涉,這就是最初的狀態,也就是沒有業的狀態,我們可以把它們叫做原始佛。然後,忽然之間,某個原始佛就生出了一個啥?可以把它叫做妄想吧,或者叫念頭,也或者叫緣。為什麼會生出了一個妄想,沒有原因,就如混沌一片中突然出現了自性一樣,一個自性忽然之間產生了一個妄想,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三個基本理念,初妄無因。”
“可是,這跟人類的起源好像沒啥關係啊?”
“嘿嘿,你聽我說下去啊。”
“這個自性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妄想,原始佛就墮落成為了菩薩!菩薩有十一種妄想。有了妄想後,又出現了新的認識:發現這個妄想和那個妄想不同,這叫分別心,有了這個分別心,就墮落成了阿羅漢,阿羅漢有九種分別心。那分別心之後,又開始出現新的認識:就是執著心, 這一執著就變成天人進入輪迴了,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形體。
這裡,我們可以理解成佛、菩薩、阿羅漢沒有生死的概念,到了阿羅漢以下就開始有了生死的概念,所以想要脫離生死輪迴,最少得修到阿羅漢吧,但是阿羅漢、菩薩他還有業的存在,只有修到佛,把所有的業消了,才能真正脫離輪迴,這個重新修回來的佛,跟原始佛不一樣,他多了一樣東西,這東西叫記憶,有了記憶這東西,佛才不會再墮落。
還有,對妄想本身的執著怎麼理解好呢?我們打妄想都有內容,這個內容就是妄想,妄想就是內容;可對妄想本身的執著是沒有內容的,就是打妄想。
有了這個對妄想本身的執著,這一段一段的妄想所形成的就是天界二十八天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顧名思義,不是想,又不是不想。怎麼理解?不想,因為這個想是沒有內容的,所以叫不想。不是不想,想還在繼續,所以是想,叫不是不想。話有些繞口,但 Iq 一百以上肯定能明白。
在這沒有內容的執著中產生了內容,最初的具體內容就是無。認為啥都沒有啊,沒有自己,沒有認識的客觀物件。對無的執著形成了無所有處天!
接著,出現了對自己的執著,認為有我啊,我的意識無邊大啊。這叫識無邊處天!
接著,出現了認識的客觀物件,第一個認識的客觀物件就是虛空!我在哪裡啊?我在虛空裡啊。虛空無邊大,我的意識也無邊大,我無邊大的意識覆蓋了無邊大的虛空啊。這叫空無邊處天!
到這裡叫無色界四天!
為什麼叫無色界?色指的是物質,這四天裡沒有認識的客觀物件,只有虛空。
接著,在這虛空裡,開始出現可以認識的各種東東了。先產生名字,接著出現東西, 這個東西得靠器官來認識。
第一個出現的器官就是眼睛。眼球不能自己飄在虛空吧,那個東西也不能用眼球直接碰吧,碰壞了眼球咋辦啊!得有個保護眼球和可以用來碰東西的軀殼吧,所以有了身體。這個東西它動啊,有震動我得感覺啊,就有了耳朵。看了摸了聽了,還需分別得更細緻啊,要不然你不知道這是屎還是大醬啊 所以有了鼻子。你還得把它裝自己身體裡面去啊,這樣才是你的嘛,所以就有嘴了。放進嘴了得有感覺啊,不能吃屎和吃大醬都是一個感覺吧,所以有了舌頭了。
以上形成了色界十八天。色界十八天是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有物質、有肉體,稱之為色。色界十八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