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宰執就位,什麼魑魅魍魎,統統給朕叉出去,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揚州,中書府衙。 兩個月後,召回的李綱與趙鼎此時都已經來到了這裡,趙鼎先到,李綱後至。 此時朝廷的四位宰執算是就算全部就位了。 大堂內,身為宰相的李綱坐在最上面,趙鼎、呂頤浩與張浚等人則坐在下方。 李綱伸手搖晃著手中的信件,率先說道:“我的手中是官家剛剛遞來的信件。” “如今官家親征禦敵,共計擊殺金軍近十萬,此時官家已經帶著御營將士們向開封移駕而去。” “官家有令,讓我們幾人商議商議,好將這裡的朝廷重新搬回開封去,諸位可有什麼想說什麼的?” 李綱說完,便隨後將手中信件放下。 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堂內的一陣沉默。 無他,只因他們對這個訊息,實在是太過於感到不可思議了。 信上說了什麼? 擊殺金軍近十萬? 這又怎麼可能呢? 被擊殺十萬還差不多,又怎麼可能會擊殺近十萬呢,更何況官家自揚州出征的時候手底下都還沒有十萬大軍呢。 當然了,對於官家那邊兒的戰況,他們基本也都在第一時間收到了訊息。 對於發生在高郵與楚州的事情大致也瞭解,如此一想的話,也未必沒有可能。 但從頭想來,還是依舊感到不可思議,就跟鬧了鬼了似的。 咳咳....... 其中趙鼎清了清嗓子,正聲說道:“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應當是將此次戰果發至我大宋各地官府,以激起我大宋所有臣民對抗金的決心。” “嗯.......” 李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元鎮所言極是,此事確實不可不辦,而且還要大辦得特辦,務必要讓我大宋每一個臣民都知道此事。” 緊接著又看向呂頤浩與張浚,繼續問道:“那麼元直與德遠可有什麼想說的?” 此時的呂頤浩很不高興,為什麼不高興,當然是因為李綱使得他不高興了。 話說當初可是他呂頤浩舉薦他李綱復相的,可是這李綱倒好,非但不知感謝於他,而且還大擺宰相的架子,如此這般哪能高興。 雖說當初他呂頤浩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心思,畢竟在他看來,當時他本就是想著應付應付官家來的。 呂頤浩本想著先推舉幾個人出來,而這幾個人勢必都是官家不喜歡的人,然後在鋪墊一番後毛遂自薦,這樣他就可水到渠成的、如願以償的自己當上這個宰相了。 如此這般面子也好了,位子也有了,怎麼都能說得過去。 可是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的是,官家竟然一口就答應下來了此事。 當時就給呂頤浩給看懵了,什麼情況這是,官家竟然同意了李綱復相,你們二人此前那麼大的矛盾就全都莫名的一筆勾銷了嗎。 但事已至此,話已出口,又還能說些什麼呢,就這樣了唄。 好吧,雖說我呂頤浩沒想著真的要推舉你李綱,可是這既然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那你李綱是不是也應該登門來感謝我一番呢。 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所以呂頤浩很不高興。 好啊,你李綱給我等著,可別讓我找著機會了。 我能舉薦你上去,同樣也能將你拉下來。 呂頤然如此想著,繼而看向李綱淡淡說道:“下官以為,既然官家已經下發了旨意,那麼我們就應當立刻將朝廷搬回開封。” “不過這一時之間也不能將全部衙門都搬過去了,否則就會造成有些公文與事宜遺漏的情況,這對於地方來說可是個很大的隱患,所以這揚州也應當留下一些人來。” 趙鼎當即問道:“那不知以呂政事之意,應當留誰最高呢。” 呂頤浩微微一笑道:“那自然是留你趙政事最好了,誰人不知你趙元鎮忠簡曉事,才能不俗,好賢樂善,行事處置得好,而大義不甚分明。” “實乃中興之臣,若非趙政事暫時留守揚州,我呂頤浩第一個就不同意,不知趙政事以為如何呢?” “呂政事言重了。” 趙鼎神情嚴肅,義正言辭道:“我趙某不過才剛剛來到揚州數日,對於很多事情都還不清楚,這一定可遠遠比不了你呂政事。” “況且趙某才剛剛從開封趕來,雖不敢說對開封的情形一清二楚,但也算是勉強知道一些,如此也能盡最大程度上的幫助官家,以儘快掌控開封的局面。” “趙政事此言差矣.......” 於是接下來,呂頤浩與趙鼎誰下來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而坐在最末位的張浚到目前為止,也是一句話沒說。 雖然一句話沒說,但這大堂上的事情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很顯然,剛才呂頤浩那話說得在理,這揚州肯定是得留人了,最起碼也得留下個一年半載後,待開封一切事宜都處理順暢了,然後在離開揚州。 既然是留人,就肯定得有個主事的,而這個主事的人,最好就是在他們這幾人間選一個。 首先排除李綱,他畢竟是宰相嘛,於是剩下了也就他們三人了。 不過這留守揚州的差事,在目前看來可不算是什麼好差事。 如今官家在京東路大勝特勝,那麼接下來一定還會更大的擴大戰事,所以在這時候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柒合

二六五六

贅婿之無敵高手

最終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