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東正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章 都統制們,什麼魑魅魍魎,統統給朕叉出去,阿東正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翌日,內殿。 此時這裡已經站了不少人,或以資歷或以官職,都齊刷刷較為整齊的站成了兩排。 御營各軍統制或副都統制,其中也包括先鋒將呂布以及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等人。 還有呂頤浩張浚二位宰執,以及樞密院樞密使龐統等,都在此刻集於殿中。 朝中主要文武都在這裡,看起來是要商議大事情了。 坐在上位的袁術首先宣佈道,為日後作戰時方便指揮統領,需要準備小小改動一下軍職。 由朕親自擔任御營的御營使,另外升張俊為前軍都統制,升苗傅為左軍都統制,升劉正彥為右軍都統制,升徐澤為中軍都統制,任劉光世為後軍都統制,原前軍統制辛企宗升為殿前都指揮使。 殿前都指揮使歸屬三衙,本為大宋最強軍隊,但隨著靖康恥的發生,這三衙各軍也基本就有名無實了。 待袁術親自宣佈完這些任命後,殿中諸武文們皆是相互看了看。 很顯然,這一次的突然升官或改遷,打得大家都十分的措手不及。 好傢伙兒,官家這一下手任命下去,大家就全都成為都統制了? 自太上皇帝在宣和年間授予都統制名義以來,就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都統制。 而且都統制一般也都是臨時的職位並不常設,也就是在大軍打仗的時候,選擇某一人授予都統制名義官職以統諸軍,等仗打完了以後,這都統制也就隨之而撤銷了。 但看官家今日這意思,似乎是確定要常設都統制了。 其中有些聰明的人立刻就對此事聯想到了很多,就比如龐統、張俊、呂頤浩、張浚、徐榮等人。 不禁思索著,官家設立這麼多的都統制想幹嘛,最起碼這今後的兵肯定不會少招的,最起碼花冊兵籍的人名字不會少,至於空餉問題還不好說。 當然了,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歡喜的人自然是那些將領了,畢竟升官了嘛,怎麼能不歡喜呢,雖然手底下還是原來那些人,但今後肯定就不這樣了,這兵只會越來越多的。 而憂愁的人,自然就是呂頤浩與張浚了,怎麼能不憂愁了,日後若要招兵,那朝廷又得多花多少錢糧吶。 而如今的國庫也都被之前那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給掏空了,那兒還有多少錢拿來招兵呢。 不過呂頤浩與張浚也並沒有出言反對,他們都是希望能夠出兵北伐的,這事兒自然也不可能反對。 大不了,就加稅。 但問題是,他們身為宰執,卻插手不了一點兒軍中之事,這就很不符合常理。 沒法子,他們如今勢單力薄,等李綱張鼎以及其他下屬官員們都到位了再說此事也不遲,現在金人已經南下了,暫時還提不得,免得人心渙散。 袁術看著殿中的諸位文武們,特別是那些新任命的都統制們,繼續述說道: “你們也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些都還只是暫時的,這都統制之位你們能不能坐得住,還得看此後在戰場上的表現才是,你們麾下的那些兄弟們也同樣如此,可明白朕的意思?” “末將明白!!!” 其中那幾位都統制連忙拱手齊聲應道。 這多簡單的意思,哪還能不明白呢,不過話說,如此一來,他們便是大宋軍中,級別最高的將領了吧。 畢竟他們頂頭上司,可是隻有官家一人吶。 但同時這競爭也是激烈的,御營五軍,也就是五名都統制,還有三衙,雖然當下只有新任命且實際存在的殿前司。 但保不齊從什麼時候起,另外那侍衛親軍馬軍司與侍衛親軍步軍司二司也得有了。 如此看來,還是不得落後一步。 袁術又看了看站在最後面的呂布,按職位他最小,按資歷他也沒有,他不站在最後面誰又站在最後面呢。 袁術想了想,大家都是無功而升官的情況下,若是漏了他呂布的話,說不定在心裡頭得多埋怨朕呢。 最後決定,他先鋒將的職位還是不動,但給了他一個統制的級別以及相對應的俸祿。 呂布當即拱手應道,對此悻然領命。 其實當下他還不是多麼在意官職的問題,畢竟現在給他多大的官兒也沒用,主要是得有馬才行。 日後他在以理服人的時候,看的可不是官兒有多大,而是看麾下騎兵有多少,就算現在給他一個統制或者都統制也沒啥實際意義,但既然能多領俸祿什麼的,只能說不要白不要。 而後袁術又看向了呂頤浩張浚這邊兒,只見他們正低著個腦袋不知在想些什麼呢。 “呂卿,張卿,不知你們二位以為朕此安排如何吶?” “回稟官家。” 呂頤浩反應迅速,當即拱手應道:“臣只是有感震驚,我大宋之前還從未如此有過諸多都統制。” “但臣以為,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也,官家這般安排也並未不可,只是.........” “只是什麼?” 呂頤浩正聲回答道:“只是因為此前因黃汪之流,使得在朝中諸臣的影響十分巨大且持久。” “現如今朝中諸部各司都還較為混亂,雖然今日以來臣與張政事已經鞠躬盡瘁處理後事,但無奈手下無人,再加上各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王之副船長是怎樣煉成的

皮縣南關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

西門吹燈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