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踏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章 杏花同,灼日之矢,長嶺踏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國,太原,杏花同。 太原人有句順口溜,叫:“不來鐘樓柳巷,枉來太原一趟。”這杏花同酒樓就位於太原最出名的鐘樓柳巷一帶,城裡最繁華熱鬧的地面。 五姑娘請客的手筆豪闊,一要就要了五個包廂,一擺就擺了五桌。一桌是航校有頭有臉的本地員工,一桌是黑鷹的德國人,兩桌是銀鷹和道氏公司的美國人,最重要的一桌,是五姑娘親自到場,請梁華之林懷粵邢驍霏幾人。 自然還有趙戴文公子趙宗傅和副官王謙。梁華之叫了兩個同事,一個李冠洋一個孟際豐,除了老閻老趙未到,這規格可謂極高! 貴客登門,杏花樓大廚自然也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來, 其中有道吃食叫羊雜割,是道地的的一種山西地方小吃。羊雜割其實就是羊雜,山西人稱之為“羊雜割”,純粹地方方言使然。 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這個名兒還是忽必烈之母叫開的。 據說,當時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山西曲沃縣,其母莊聖太后染疾,曲沃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癒後許國楨就成為忽必烈母親寵信的御醫。 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聖太后。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下水一律拋棄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淨,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 忽必烈太后品嚐後,讚譽不止,即賜名“羊雜酪”。從此逐漸流傳,成為山西的民間風味小吃。 太原天氣已經冷颼颼的,這道美味多汁的羊雜割,也讓兩桌華夏人和三桌歪果仁大快朵頤。 林懷粵在山西呆了相當一段時間,對這羊雜割已經是完全習慣和喜愛上了,甚至有點愛不釋手無雜不歡,邢驍霏稍怕羊羶味,多少還差點兒意思,看得林懷粵趙宗傅兩人哈哈大笑。 梁華之幫肥仔解困,開口介紹道:“驍霏,懷粵說,你不是問從太原補充槍支彈藥的事嗎?對兵工廠的事,冠洋是比較清楚的。今天我特意把他抓來了,你可以多問問他。” 肥仔忙拱手道。“是嘛?那可太好了。還請冠洋兄不吝賜教啊。” 李冠洋謙虛笑道:“謝謝邢少校抬愛,瞧得起我們晉造武器,不過民國三大兵工廠,我們是最小的,都是些地面輕武器,怕您看不上啊。” 邢驍霏解釋道:“不是空中用的武器,是我有個朋友在廣東舉辦保安團,需要約10一千左右人槍,還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城市別動隊。” 李冠洋點頭道:“有,城市別動隊有合適的武器。我們有晉造一七式衝鋒槍,以美國湯姆遜M1921為原型,整體構造都和原版美械差不多,30發彈匣,槍管稍有加長,射程比美國貨更遠,使用11.4毫米手槍彈,火力相當不錯。 晉產的一七式手槍,仿製德國毛瑟C96駁殼槍,在華夏,它的品質僅次於德國原裝品。晉產木柄手榴彈,也是華夏比較好的。” “謝謝!那保安團這邊呢?” 李冠洋笑笑:“貴友既然是在廣東搞保安團,那恐怕就沒什麼適合的武器他的了。” “哦,冠洋,這話怎麼說?”梁華之一旁問。 “保安團,無非就是步槍,輕機槍,重機槍。步槍,我們有晉造六五式,6.5毫米口徑。和日軍三八式步槍一樣。 輕機槍也是六五式,是仿自捷克ZB26機槍。不過口徑改成了6.5毫米,這槍比捷克原廠槍射速更快。 重機槍,我們水冷的有仿造馬克沁重機槍,風冷的有晉造三八式重機槍,和日本的明治三八式重機槍一樣,都是仿照法國一戰時的哈奇凱斯重機槍。不過也是6.5毫米,射速快,威力差了一點。” 肥仔不禁好奇道:“李先生,怎麼晉造都是6.5毫米口徑?” 李冠洋微微一笑,“比漢陽兵工廠仿製的毛瑟步槍7.92毫米,6.5毫米口徑子彈威力是小了點,但後座力也小,更適合身體不壯體力不強的中國士兵,還有6.5毫米槍口初速高,射速快,射程遠,相對更適應在華夏遼遠乾燥的北方作戰。所以,我說貴友在南方可能用不上。” 邢驍霏釋然一笑:“明白啦!謝謝開導,6.5這口徑確實有點小了,不光在廣東,在航空機槍上也確實沒法派上用場。 還有一件事想請教,李先生你們太原兵工也廠造炮嗎?” “造!太原兵工廠是目前華夏唯一能造大炮的廠!”李觀洋非常自豪地說。 “五年前,漢陽兵工廠、上海兵工廠和奉天兵工廠這三大兵工廠,都有造炮能力,但隨著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奉天兵工廠被日本人所佔領,上海兵工廠在搬離上海的過程中,被漢陽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瓜分。三大兵工廠只剩太原一家。 而陸軍和兵工署的人,認為漢陽兵工廠廠造的漢十式山炮效能落後,把這種炮叫了停。而金陵兵工廠又只能生產迫擊炮。在這種情況下,太原兵工廠成為國內碩果僅存的,唯一能生產大型線膛平射炮的炮廠!” 邢驍霏心頭一陣黯然,不說不知道,這一聽,細想小日本子是真他孃的狡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成猛禽後我啥都吃

塔黃花開

是貓逼我辭職的

花彩雀鶯

首長九代單傳,我一胎六寶打破了

最愛燒洋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