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踏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巴黎餐廳小聚,灼日之矢,長嶺踏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位毛邦初,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僅是常委員長老鄉浙江奉化人,不僅是黃埔軍校三期生,他還是筧橋航校最早的奠基者與拓荒牛之一,航校第一任校長,肥仔在航校時,經常還能聽到人唸叨他的名字。

此外,最重要的,委員長前妻姓毛,而毛廳長,就是毛女士的親侄兒,地位特殊。絕對是果府空軍數得著的一號人物。

肥仔不禁看了毛廳長一眼,又看了一眼胡漢賢,胡漢賢朝他平靜地笑笑,給了個:“鎮定,回頭再說。”的眼色。

……

漢莎的人不認識沙茨基這位荷蘭設計師,可沙茨基公司的人,就沒人不認識漢莎航空這身制服的,這可是在整個歐洲都排名前列的大客戶。這一下,沙茨基著看幾個和漢莎高層談笑風生的華夏面孔,都連帶覺得高大上了很多。

不消說,老沙立刻拿出了加倍的熱情來歡迎這些財大氣粗的大爺們。連旁邊展位的,都厚著臉皮一個個跑來遞名片打招呼。哪怕混個臉熟也是大賺特賺了。

在航展裡逛散的幾撥人,也陸陸續續在荷蘭展廳這裡聚齊了,施密特艾格森見大家航展看得差不多,人也累了餓了,一聲吆喝,率隊離開大皇宮。

這是歐洲的地盤,漢莎算是半個主場,毛廳長又是難得的重要客人,於是施密特艾格森搶著做了東道主,招待幾位遠道而來的賓客,一行人找了個餐廳,坐下邊吃邊聊起來。

人齊了,燈光明亮的飯廳一片熱鬧,

施密特舉杯:“來來來,願華夏和德國友誼越來越深厚,願漢莎和華夏的合作長長久久,願歐亞航空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大家齊聲應和,把酒言歡,一開始,陌生人之間還有些放不開,等喝了點酒一個個就爭先恐後大侃特侃起來,

都是航空業人士,話題自然圍繞著這次航展。

採購總監艾格森先感嘆道:“飛機速度發展得太快了,兩年前(1934年)法國航展,我也很關注,那年被譽為“進入300公里每小時的一年”,而兩年後(1936年)的本次航展,我認為,很可能將會代表“人類飛機400公里每小時的一年。”飛機飛得更快了。”

毛廳長也非常贊同他的意見,說:“尤其在軍用飛機領域,我看將來達不到400公里每小時的軍機,除了運輸機偵察機這些特殊用途的,其他過不了多久,就要被遺棄在歷史的塵埃裡了。”

施密特博士本身是個結構材料專家,他的關注點主要也在這上面:“三十年代初期,金屬材料開始成為飛機制造的材料,隨之而生的便是單翼飛機和金屬機身。不過當時人們還不太相信單翼飛機的安全性,所以在兩年的航展中,單翼機和雙翼機各自佔領半壁江山。

但這才過了兩年,金屬鋁材料的大規模的應用,大大增加了機翼強度,為單翼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而在單翼機與雙翼機的航空競賽中,單翼機的速度和操控效能優勢明顯。

今年這次航展,基本上已經變成單翼飛機金屬機身獨領風騷了。雖然木頭機身還不時可見,但雙翼機寥寥可數。所以我認為,人類航空自此將走向金屬單翼機時代。這就是機艙製造和材料的偉大進步。”

對這一點大家紛紛贊同,參觀了航展的老白也很興奮,難得地主動發表意見說:“在發動機領域,以犧牲水冷發動機為代價,風冷發動機也是越來越多了。

我看到很多早年致力於研發水冷系統的公司,都推出了風冷發動機,幾乎所有發動機都採用了星型設計。幾乎所有的高功率發動機都配備了渦輪增壓;大多數都採用了機械控制系統代替手動。

我想說的是,速度的快速提升是一個表面,,這次絕大部分參展飛機都展現出顯著的技術提升:材料升級,功率增強、支承面減小、工藝更為精細……”

邢驍霏沒說話,光陪著大家傻樂了,他在想,最早的航空,人們玩的是氣艇和熱氣球的,但現在已經是\"金戈鐵馬\",到了二戰末期,會是噴氣式超音速,迅速踏上歷史舞臺。

偉大的巴黎航展,就這樣無聲地見證著有人上天以來航空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歷程,的確是全球航空界不折不扣的\"航空奧林匹克盛會\"。這次航展沒白來,如果可能的話,兩年後,還要來。而那時,將是二戰前最後一次巴黎航展了。

毛邦初看邢驍霏不說話,反倒對他產生了些興趣,主動舉起酒杯和他碰了一杯,笑道:“邢先生,你真是歐亞施密特博士聘請的採購顧問?”

邢驍霏咧嘴一樂,“毛廳長看我像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成猛禽後我啥都吃

塔黃花開

是貓逼我辭職的

花彩雀鶯

首長九代單傳,我一胎六寶打破了

最愛燒洋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