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佐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 字典為名推新文,秦時頌喬松,毛豆佐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伏念很快就帶了筆墨紙硯過來,鋪在了桌上,然後待在一旁看自己這個小師弟打算幹什麼。說實話,伏念也很期待,小師弟七歲便拜入了師叔門下,說句不過分的話,他是一路聽著小師弟的傳奇的,此刻他想看看,小師弟有什麼奇思妙想。
喬松也不客氣,提筆蘸墨,翻開那一卷據說是周文王親自傳下來的易經,逐字逐句的抄錄了起來。
只是,他用的字並非大秦的小篆,而是隸書。
荀夫子一直在盯著喬松的動作,看到他寫出了一種自己從未見過的字,那張蒼老的臉上露出了藏不住的驚訝。可繼續往下看,便發現這些字他也能辨認出來,雖然和現如今七國文字都不一樣,但仍舊是由這些文字衍生出來的。
這是一種新的文字?
荀夫子頓時意識到自己這個小徒弟的打算了,這是要徹底捨棄七國的文字,重新使用一種新的啊。
想到這裡,荀夫子也不得不為之嘆服,不得不說這的確是解決現下矛盾最有效的辦法了。既然你們心念故國,從心底裡牴觸滅了故國的秦國文字,那麼索性大家都不用了,直接來用新的吧。
易經雖然不多,但喬松也不可能當著老師和師兄的面將這本書抄完,只是抄錄了第一卷便結束了。
“老師,學生的意圖,想必您也看出來了。”喬松將筆放下,看向了荀夫子:“老師乃是天下文宗,學生希望老師能夠出面負責此事。”
荀夫子撫了撫鬍鬚,只回了一句話:當仁,不讓於師。
只是,荀夫子很好奇,自己這個小徒弟打算怎麼實施此事。若是由帝國出面推行,恐怕也不會來找他了。
喬松解釋道:“學生想請老師出面,廣邀天下博學之士,共同編撰一套新的字典。”
是的,所謂隸書只是一個引子,喬松所需要的,是一套天下人認可的字型。所以,這一套字型由他們自己推出來最為合適。
至於是不是隸書,那不重要。
當然,隸書便於書寫,流傳溝通的特點,還是要兼顧到的。
而喬松的目的,卻又不僅僅如此。
聽到字典二字,荀夫子和伏念皆是吃了一驚。
要知道,典這個字可不是什麼書都有資格用的。若是承擔不起,而冒用這麼個字,傳揚出去是會淪為天下人的笑柄的。
喬松將字典的構成,和用途給兩人介紹了一番。
“好一個字典,當真是名副其實。此事若成,不僅能解決當下士子的牴觸心理,還能為天下學子謀福祉,老夫自當盡力。”荀夫子很是滿意,自然不會拒絕為此事背書:“只是,其中有些東西,老夫不是很明白。”
接下來,荀夫子絲毫不顧自己老師的身份,當即就向喬松請教起了字典這東西。
喬松此次是下了血本了,不僅僅拿出了字型,還將拼音,偏旁部首之類的東西全部拿了出來,打算趁著此次字典出世的機會一併給丟擲去。
當然,拼音還是要做一些本土化改造的,和大秦官話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後世的一些發音也就發生了變化,更加的偏向關中話。
比如說一個腦袋不好的時候,就可以簡短的縮寫為:撒(二聲)不顫(四聲)。
而標點的出現,也做了一些改變。
荀夫子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些標點的真正用處,滿臉嚴肅的看向了喬松,似乎想說什麼。可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說。
很多人以為標點的作用只是斷句,實則不然。真正的用處,是掌握了對經典的釋讀。有了標點作為斷句方式,便將原本微言大義,模糊不清的典籍以明確的方式解釋了出來。
因此,這對於文化傳承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拿儒家舉個例子,宋朝之後的儒家和先秦時期的儒家不能說不一樣,只能說完全就是兩種概念。而原因,便是在於後人對於經典的解讀中充斥著個人觀念,以至於歪曲,甚至是完全背離了原本的意思。
正是因為明白,荀夫子才沒繼續提這件事。
他是不是儒家的大宗師,自然知道儒家內部因經典不同而派系分明,更遑論整個天下。
而如今有機會重修先賢典籍,他若是不上,那誰上?指望伏念這一眾晚輩嗎?
當仁,不讓於師。可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那是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的。
所以,荀夫子沒有繼續開口,而是預設了這件事。
接下來,喬松和荀夫子商量起了這次計劃。
朝廷不久會昭告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