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佐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王駕之前述謀劃,秦時頌喬松,毛豆佐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和帝國丞相的第一次見面,就這樣在二公子的撮合下實現了。這兩人的見面,恰如文王見太公,又似孝公見商君,是一對相得益彰的君臣。 經過一番考校,嬴政對李斯的才學很是滿意,但因為尚未正式親政,無法安排朝堂具體職位,只能暫拜其為客卿。 所謂客卿,其實就是秦王的一個顧問,雖級別不高,且沒有實權,但卻屬秦王近臣,可謂是前途不可限量,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 李斯當場謝恩,這個想成為倉中碩鼠的人,終於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 待到侍者將李斯帶下去,給他安排官身,賜下一應物事之際,喬松也向父親提起了農家的事情。 “關於農具之事,朝堂上不是已有定論了嗎?”嬴政皺了皺眉,“你是有不同的意見?還是說,又犯了婦人之仁?” “父王,兒臣有些淺見,欲要一吐為快。” 嬴政凝望著這個兒子良久,突出了一個字:“準。” “父王,以當今天下七國之論,我秦國一統之勢已成,山東六國無有能擋秦之兵鋒者。 父王親政近在眼前,屆時父王掌握乾坤,統合大秦上下,我大秦自可鯨吞天下,成就千古偉業。 然兒臣愚見,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若不未雨綢繆,等到六國破滅,恐晚矣。 兒臣愚見,此時可同時著手兵戈與民心,修我戈矛之餘,當著手瓦解六國民心,以便吞併六國之後,徹底將其國土子民納入我大秦。” “兒臣觀六國君臣,皆是鼠輩,縱有一二能臣,亦頗多掣肘,難成大事。 然,若六國破滅,民心未必可安。 六國存世長久,更有楚國八百年基業為最。其民曰楚人,韓人,趙人,魏人,齊人……而非秦人,此等觀念已深入人心。 一旦六國破滅,秦便與六國之人有了破國之仇。 然兒臣以為,庶民無知,唯求活而已。逆反者,皆為權貴士族以口舌言論蠱惑者。倘若我大秦能分化其民,收其民心,便使六國權貴皆反,亦無人景從,安能成事?不過廯疥之患爾。” “故此,兒臣欲以新式農具為矛,謀六國民心,以去六國之人畏秦之心,養天下向秦之念。” “兒臣愚見,望父王明鑑!” 言罷,喬松俯身長拜。 後世有一句話,秦做嫁衣漢來穿,唐借隋運三百年。 秦和隋一個開創了封建帝制,一個結束了南北朝大分裂時期,使華夏大地再度一統,為何命運如此相像,皆二世而亡。 喬松研讀歷史,試圖從中尋找問題出在了哪裡。 緣由有很多,有權臣弄權,有帝王昏聵,有諸侯狼子野心,有失天下民心…… 其中有一些,喬松認為很有道理。 其一,六國的概念,依舊深入人心。 始皇帝雖一統天下,但秦國對於山東六國掌控很弱,六國故土之官員,仍大多為原有之人,本就對秦有牴觸之心,怎會為秦張目,安天下民心? 其二,六國權貴者,始皇誅之者不多,尤有留存。 此等權貴,一朝淪為庶民,豈能安分?故而鼓動黎民造反。漢初三傑之一,張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張氏五世相韓,其人豈能不知韓國無可救藥?不過心念故國,仇視秦國罷了,何時將天下庶民放在心上了? 其三,六國之民不習慣秦法,認為秦法暴虐; 山東諸國本法制不全,民眾做事,少有約束。驟然面對嚴苛秦法,自然有所不便乃至心生恐懼。此乃人之常情,無可改變,唯修正秦法而已。 其四,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後,確有濫用民力之舉。 阿房宮,長城,驪山陵,靈渠,直道等雖不乏功在千秋之舉,卻罪在當下,使民怨沸騰。 種種原因之下,以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從之者眾。最終項籍一把大火,將偌大咸陽會同大秦數百年的嘔心瀝血付之一炬。 漢承秦制,卻能有四百年國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七國皆亡,普天之下皆為漢臣。 再加之武帝時期,董仲舒以天人感應之說為天子塑了金身,漢室權威自此深入人心。故此劉秀才能東山再起,興復漢室。 然到了三國末年,司馬父子指洛河發誓卻公然違背,更是當街殺了曹魏末帝,自此眾目睽睽之下破了帝王金身,將皇權至上踩入了泥土,將一諾千金丟進了滾滾洛水。 以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帝王威儀盡喪,朝廷信義全失,至此亂世連綿,炎黃子孫進入至暗時刻。 等到了隋朝統一天下,士族又冒了頭,與皇權共治天下。雖經開皇盛世,然人心依舊尚未統一,士族依舊野心勃勃。 待到煬帝急於成事,為削士族影響大舉揮師遼東,加之昏招頻出,修東都,挖運河,濫用民力使民力枯竭,終至天下皆反,偌大隋朝轟然倒塌。 及至大唐建立,太宗皇帝另闢蹊徑,不再強調神話帝王權威,不再執著於君權天授,而是以民心代天心,強調得民心者得天下。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雲蕭淑妃

一代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