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5章 牛豆叛逃3,鹿部落崛起,叼著貓的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整個部落中的成年族人,不論男女,也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都擁擠在小溪兩邊,用手中尖銳的木棍和石矛開始抓魚。
由於溪水比較淺,有些成年男性甚至直接跳入小溪中,站在溪水中徒手抓魚。
部落中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則站在草地上,撿拾那些被拋上來的魚。
那些被徒手扔上來的魚大多都是活的,被扔到草地上後還在自在草地上彈跳,拼命地想回到溪水中。
孩子們則手持木棒,追逐著這些跳躍的大魚,奮力地將它們砸倒。頓時,現場一片忙亂。
大約經過半個小時的抓捕,溪水中已經沒有了成群的黑魚,只剩下零星的一些小魚。
溪水邊的草地上則遍地是魚,多數的魚已經死去,依然還有一些尚未死去的魚嘴巴一張一張地,頑強地呼吸著。
這時,“洞魚部落”的大族長命令大家停止在溪水邊抓魚,開始收穫勞動成果。於是,部落族人們便停止了捕撈,開始撿拾草地上的魚。
“洞魚部落”這一名稱的由來,正是應由於部落山洞中會定時出現魚群。
“洞魚部落”的先人們偶然發現了這個地方,他們認為這些魚是神靈賜予他們的食物,於是便在此定居下來。與其他部落相比,“洞魚部落”的生活要舒適安逸得多。
近百年來,每天中午時分,這個山洞都會準時湧現出魚群。
這使得部落族人無需外出狩獵就能獲得充足的食物。最初,這讓“洞魚部落”得以迅猛發展,充足的食物讓原本不足百人的部落人口在幾十年內迅速擴充套件到近千人。
然而,山洞中每天湧出的魚群畢竟有限,無法供養更多的人口。因此,當部落人口超過 600 時,食物便不夠族人吃了。
但是多年來,他們依靠定時到來的魚群,幾乎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這反而造就了部落族人的戰鬥力非常低,他們並不擅長狩獵。
而不擅長狩獵又無法捕捉到更多的食物。於是,當部落人口超過 600 之後,他們反而有很多人要捱餓。
在某一年,部落中突然流行起一種疾病,許多人因此死去。
部落大巫說這是上天對他們部落的懲罰。為了避免再次遭到上天的懲罰,他們部落中的人口始終維持在 600 人左右,而那些多出來的成年男性部落族人往往被交換到其他部落了。
畢竟在對外交換中,成年男效能夠交換到更多的東西。
於是,在“洞魚部落”便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其他部落都是以男性為主,女性部落成員較少,而“洞魚部落”則恰恰相反,她們是女性多,男性少。
最近幾十年,這種趨勢還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整個“洞魚部落”幾乎快變成一個女兒國了。
在這個山谷中,四周被高山阻擋,氣候相比山谷外溫暖溼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氣候,幾乎真的成了一個世外桃源。
同時,由於有穩定的食物供應,“洞魚部落”的族人們在居住條件上也開始講究起來。他們搬出洞穴,修建房屋,徹底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
與此同時,充足的食物供應,較弱的體力勞動,以及相對溫暖溼潤的環境,讓這裡的女性原始人,相比這個時代其他地域的原始人,要顯得更加白嫩水靈。
當然,隨著部落中女性人口越來越多,男性越來越少,為了部落的延續,“洞魚部落”的先人們又做出了一個奇葩的決定。
那就是部落中達到已婚年齡還沒有結過婚、生過孩子的成年女性,都可以和來到他們部落進行交換的外族人發生關係從而受孕。
當然,這個規定對外來交換的部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因此一般的交換隊都會盡可能給“洞魚部落”更多的東西。
同時,由於這個制度的存在,以及“洞魚部落”本身女性偏多,戰鬥力較弱,讓“洞魚部落”對周邊的部落又構不成威脅。因此,在這個遵循叢林法則的原始時代,得以讓“洞魚部落”平穩發展數百年。
牛豆等人進入山谷後不久,就被放哨的“洞魚部落”的哨兵發現。作為一個經常和其他部落進行交換的老交換隊員,牛豆很快就和對方建立了聯絡,並讓對方瞭解了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
他們在“洞魚部落”大門外面等了一段時間後,經過一番協商,“洞魚部落”同意牛豆帶領 5 名部落族人進入“洞魚部落”進行交換。其他的交換隊員則在“洞魚部落”外等待。
“洞魚部落”的大族長是一名 20 多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