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3章 駱駝2,鹿部落崛起,叼著貓的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陸子龍騎馬來到駱駝群旁邊時,他也感到有些奇怪。在他的印象中,駱駝應該生活在沙漠裡,怎麼現在大草原上也有駱駝呢?

此時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擁有五百多頭駱駝的族群。

這些駱駝頭較小,脖子粗長而彎曲,宛如額頭上的凸起;

軀體高大威猛,渾身長滿褐色的毛,尾巴細長,尾端還有叢毛。

最關鍵的是,它們的背上有兩個非常大的駝峰,在駱駝行走時,駝峰會左右搖晃。這也難怪遠處的小阿骨會把它們誤認為是長著三個腦袋的怪獸。

其實,駱駝是一種性情極其溫順的動物。它們的眼睛為重瞼,鼻孔能夠開閉,四肢細長,蹄子大如圓盤,兩趾和蹠部都有厚厚的皮,非常適合在沙漠中行走。

一般來說,駱駝生活在熱帶沙漠地區,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

實際上,由於駱駝的生存能力很強,所以它們的分佈範圍也比較廣泛,除了沙漠,高原地區也有駱駝的身影。

駝峰裡儲存著大量的脂肪,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可以分解為身體所需的養分,供駱駝維持生存。

因此,駱駝具有極強的忍飢耐渴能力,可以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兩週,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可生存一個月之久。

駱駝的皮毛非常厚實,在冬天的沙漠地帶,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駱駝的皮毛對於保持體溫也極為有利。

同時,駱駝的厚毛髮還能反射陽光,起到隔熱的作用。它們的長腿也使它們遠離熾熱的地面。駱駝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隻有一個駝峰的單峰駝,另一種是有兩個駝峰的雙峰駝,而小阿骨發現的這些駱駝正是雙峰駝。

這些駱駝體長約三米,高兩米以上,前後兩個駝峰相距約半米。它們的絨毛十分發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

駱駝的發現讓陸子龍大喜過望。

“金戈鐵馬”是如今人們談論古代戰爭時常用的詞彙之一。

身披鎧甲、手持利刃計程車兵們騎著高頭大馬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場景,早已在許多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得到了生動展現。

儘管馬匹的馴化和使用曾經對世界軍事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甚至將馬匹數量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王朝軍事力量強弱的重要標準。

不過,縱觀歷史,馬匹並不是騎兵唯一的坐騎;聰明的人類早已把“因地制宜”的真理運用到了實踐中。

在某些氣候與地形較為特殊的地域。有一種哺乳動物也被人類馴化出來,作為馬匹的替代品,那就是駱駝。

存活於世的駱駝分為雙峰駝和單峰駝,雙峰駝生活於中亞和東亞,而單峰駝則分佈於北非、西亞、印度等地的熱帶沙漠區。

在沙漠戈壁的環境下,駱駝比馬匹更具有優勢。加之駱駝的身材較馬匹高大,身上還會分泌出令馬匹焦躁不安的氣體。

所以雖然奔跑速度不如馬快,駱駝依然憑藉自身獨有的優勢成為沙漠地帶遊牧部族騎兵的坐騎之一。

由於速度上的短板,一般情況下只把駱駝編入後勤隊伍中。

駱駝耐乾渴、耐炎熱、耐寒冷、耐風沙,是非常難得的運輸的工具。

北宋太宗趙光義試圖收復幽州的軍事行動中就有專門負責運輸糧米甚至鮮魚的駱駝隊,打下大半個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精銳“卻薛軍”裡,就有一支特殊部隊,這些士兵騎著背上馱著兩面大鼓的雙峰駝,充當傳遞訊號的通訊兵或者軍中儀仗隊。

想當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中,這次對印自衛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喇崑崙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

該地區地勢險峻,山高谷窄,路險林密,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終年積雪,嚴重缺氧,氣候酷寒。

因此部隊的後勤補給除了部分汽車外,還出動了大批的犛牛和駱駝進行運輸,駱駝與其它動物相比,在力量和耐力方面具備特殊優勢。

雙峰駱駝可負重250千克,比傳統矮腳馬多5倍。既然發現了這些駱駝,陸子龍豈有不抓獲馴養的道理。

駱駝是人類為數不多的能被馴服的動物,據學者考證,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已開始馴服駱駝進行飼養。駱駝軀體高大,四肢長,屬大型動物,因此馴養難度較大。

陸子龍就知道兩種馴服駱駝的方法,一種是廣泛在我國北方草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十五境天人,一刀斬人間

跑路的黃瓜

開局被迫娶妻,卻造謠我是邪神?

七月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