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9章 大華部落 1,鹿部落崛起,叼著貓的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一個完整的龍。
千變萬化的神龍正是女媧娘娘幻化而成的不同身份的組合。
也是這片大地上不同部落神的集合體,是不同部落信仰的大統一。
金色的龍旗高高的升起後,戰鼓聲停止。
之後大巫走上神廟前的高臺上大聲的宣讀祭文。
大巫宣讀完祭文後,大巫命令向祖廟敬獻花籃。
18名部落戰士每2個人抬著一個巨大的裡面放滿各色鮮紅的花籃來到祖廟門前,每邊9個花籃,排列放好。
100名精壯的“大華部落”男性族人整體排列,高舉黃色絲綢製作的幡旗,莊嚴肅穆地走到祖廟大殿門前,然後迅速散開,分列在祖廟大門兩側。
隨後大巫命令,祭獻三牲(豬頭、羊頭和牛頭)和水稻、粟米、花生、大豆等部落種植的農業作物。
在祭品的選擇上大巫曾經提議在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節日中,祭祀一定要隆重。
為了讓“女媧娘娘”感到族人們的真心實意,他提議用活人祭祀。
也就是從戰俘中挑選那些好逸惡勞,勞動改造表現不好的人在現場殺死進行祭祀,他感覺只有這樣方能表達自己對“女媧娘娘”的感激和敬仰。
陸子龍見到大巫又提起了用活人祭祀,很是不高興,嚴肅的對他說道:
“不必,人口是我們部落興旺發展的必要條件,即使是那些沒有改造好的戰俘也是我們需要的。
這些人沒有被改造好,我們就要想辦法把他們改造好,而不是用來當做祭品。
從今以後我們的國家中禁止用活人來祭祀。”
大巫見陸子龍說的鄭重,立刻不敢說話了,對於“鹿神”他是不敢忤逆的。
陸子龍剛剛穿越到原始時代,就碰到了大巫用自己的兒子祭祀“鹿神”,當時如果不是他出手,估計大巫的兒子已經命喪巨蛇之口。
之後的祭祀用於都是他來主導,大巫也曾一再提起用活人祭祀,他都否決了。
其實在原始部落時代,普遍存在著用活人祭祀的情況。
縱觀人類歷史,幾乎所有文明都出現過用活人祭祀的現象。
在我國曆史上,用活人祭祀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中後期。
活人祭祀盛行於商朝在春秋戰國之後逐漸衰落。其實在秦朝之也有少量的殘餘。
商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用活人祭祀的時代,根據《左傳.成公.成公13年》的記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說國家只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戰爭。
封建迷信色彩濃厚的商朝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對鬼神十分的崇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甚至連國家大事都要依靠所謂的“天斷”。
在商朝貴族們認為祭祀的祭品越珍貴,神的保佑就越靈驗,因此用祭祀在當時是極其盛行。這些被當做祭品慘遭殺害的人被稱為“人牲”。
現在河南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經發現了2000多座祭祀坑。“人牲”數量更是高達上千人。
更為血腥是,根據甲骨文的記載,“人牲”並不是全部被埋入地下,一部分“人牲”的血和肉會被做成肉羹或者是臘肉分給獻祭者食用。
中國古人的祭祀文化不僅體現了君王貴族對神靈的崇拜,同時也是他們維持社會秩序和等級制度的一種方法。
“人牲”的身份各有不同,大多為異族的戰俘,但用於陪葬死者的妻妾或奴僕也不在少數。
用活人祭祀不光出現在我們中華文明中,在瑪雅文明中活人祭祀更為普遍和殘忍。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人祭是為了感謝諸神對人類所做的貢獻,也是為了填飽惡魔們貪婪的口腹,以延緩世界末日的到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