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報喜
周小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報喜,土著農女和穿越爹的建國奮鬥史,周小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氏讚許道,“最重要的衣和食都考慮到了,很不錯。” “單做這些怎麼夠,況且你榆城遺孤上百個,你的錢就是杯水車薪,週轉不過來。” 趙湛掀開簾子走進來,阿慶高興出聲,“大哥,你怎麼過來了?” “今天先生有事,提早半個時辰下學,聽阿朔說你來娘這了,我過來看看。” 花氏叫蘇木去給趙湛端一碗熱牛奶,再弄點糕點過來。 “我有啥好看的,好著呢。”說著阿慶還站起來轉了個圈。 趙湛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腦袋,“不錯。” 花氏拉凳子給他坐下,“最近學業可吃力?” “還好。” 阿慶湊過去問趙湛,“大哥,你有什麼好法子嗎?” “就是一點想法,說說也無妨。” 趙湛喝了一口牛奶,頓了頓道,“如何救濟應當有一個標準,最好是先去詳細瞭解之後,再針對現在的情況拿出一個具體章程出來。 比如可根據這些孩子的家中情況、年齡、性別、體力等劃分救助的級別。大恩如大仇,咱們只要盡力救一時之急就行了。” 花氏滿意地點頭,“阿湛說得不錯,這件事確實得划算一下再定。等下叫玉紫派人出去檢視一下是什麼情況,晚一點我給你爹送個口信,看看他是什麼意思。 至於支出就走公賬,用不到阿慶的錢。” 酒樓生意好,莊子上也有產出,加上大姐繡鋪給的一成淨利,如今也累積了一筆不小的錢財。 支撐一兩百個孩童度過這個冬天不算難事。 只要能幫一幫他們,用誰的錢阿慶無所謂,不過對大哥說的‘大恩如大仇’非常不解。 “什麼叫大恩如大仇,我們幫助他們,他們還會恨上我們不成?”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如果你給一個在危難中的人以幫助,即使是很微小的幫扶,別人也會感激你一輩子。若你將這種幫助持續下去,久而久之對方就會認為你是理所應該本應這樣。 如若哪一天因為某種原因你沒有幫助到他,他便會因此而指責你,甚至是仇恨你。 如果有條件,可以找點活給他們做,省得養成習慣惹麻煩。” “你大哥說得有道理,咱們是得找點活兒,讓他們養成靠上手吃飯的習慣。” 阿慶懂了,朝趙湛豎起大拇指,“大哥,你想得很周到。” 第二天玉紫就把榆城的軍戶遺孤和家裡有困難的孤兒寡母情況摸清楚,一一登記在冊。 趙益也遞了口信送了一本名冊過來。 上面記錄了榆城四到七歲的軍戶遺孤的名字,總共有五十五人。 趙益的意思是辦一個軍戶遺孤學堂,讓這些孩子都到學堂去,上午讀書下午習武,一天提供兩頓飯食即可。 其餘的人叫花氏看著安排,年紀大些的可以看看莊子上或者繡紡有沒有活可以讓他們幹,四歲以下的孩童也幹不了什麼,每天定量發吃的即可。 趙益的口信送來,花氏就開始忙活。 別的事情好安排,吩咐下面的人一一安排下去就好。 就是學堂的事,花氏還真沒接觸過。 雖然她現在是將軍夫人了,但花氏始終覺得自己是個鄉下婦人。 辦學堂這麼神聖的事情,她是真不知道怎麼起頭啊。 烏嬤嬤見花氏猶豫不決不知道從何下手,開口提醒她,“夫人,大公子聰慧,不若請他來出出主意。” 將軍是個大老粗,不太瞭解這些,但大公子從小讀書,又有名師教導,懂得也比夫人多。 再則大公子知道這件事,相當於先生們也知道了。開辦義學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先生們應該會主動出手提供一點建議。 不過她覺得花氏並不是不知道怎麼做,而是對讀書心存敬畏,不敢下手去做。 花氏笑著點頭,“嬤嬤說的有道理,等他下學了再派人去叫過來,我們孃兒倆好好商量商量。 要辦學堂,得先選個合適的地方的出來。既要能讀書,有要能練武,幾十個學生一起,場地不能小了。 對了,還有桌椅教具也可以準備起來......” 花氏一邊想一邊把要做的用筆記錄下來。 阿慶得知要開辦學堂,還要教人習武,興沖沖找到花氏,表示要去學堂當個武學師父。 花氏哭笑不得,“你爹說會從軍中派人過來教導,你才比那些孩子大多少呀,就想當師父了。” “娘,你想法有點狹隘了啊,聖人云有教無類,雖然他們就比我小那麼一點點,但我不嫌棄他們呀。” 花氏戳了戳她腦門,無奈道,“你這孩子!孃的意思是你年紀小,教不了孩子們。” “怎麼會,我連娘你都能教,還教不了一群豆丁?” 花氏:“......倒也是。” 她都忘了,她的算學都是阿慶教的呢。 阿慶之前還教過村裡孩子和家裡哥哥姐姐們認字,經驗確實豐富。 觸類旁通,武學上應該也差不多。 說不定那些孩子更喜歡年齡跟他們相仿的阿慶教授武學。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