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下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文章雙鎮國,國學宮巡察來者不善,儒道讀書人,墨下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杜寧在備考的時候還有想象過,雲國現在北有蠻族,南有匈奴,還以為會出現一些抗蠻驅匈的問題,讓考生進獻自己的策略,因為這才是雲國的當務之急。 可隨後,杜寧又意識到蠻族與匈奴都是突然進攻邊關,對於參加府試的學子而言,多數人都對蠻族與匈奴並不瞭解。 打仗講究策略,但策略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 就猶如治病一般,一個大夫不瞭解疾病的原因,就無法對症下藥。 若是胡亂猜想亂用藥,到時候不僅僅只是解決疾病,還有可能帶宿主一併幹掉,從根本上徹頭徹尾解決問題。 那太可怕了! 想通了這一點,杜寧也就是釋然了。 “如果府試中的策論沒有出現關於解決邊關的題目,就有可能會在州試的科舉中出現。” 杜寧心裡如此想,決定在將來的課餘時間,得抽空多關注一下這些家國大事。 特別是蠻族與匈奴,杜寧在有空的時間,都要多少了解一下。 萬一在將來的州試之中出現關於蠻族與匈奴的題目,杜寧也就可以從容應對,而不至於臨時抱佛腳。 杜寧看著“治國”二字題目。陷入了思考。 若是寫治國策,一般可以分為三個角度。 皇帝角度、官吏角度,以及百姓角度。 若是以皇帝的角度寫治國策,就能讓文章體現出一種磅礴的氣勢,足以在眾多文章中佔據上乘優勢。 但這容易犯忌諱,因為有可能會被考官指責為揣測上意。 三國時期的楊修是怎麼死的? 他不就是認為自己很聰明,覺得自己是曹老闆的知己一般,時刻猜出曹老闆心中所想,所以才屢次作死,最後被曹老闆抓住藉口斬了麼? 楊修自以為了解曹操的心思,卻不知曹操最忌別人瞭解他的心思,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種人腦子確實聰明,卻只是小聰明,但行為卻愚蠢的可笑。 杜寧想了想,當今泓軒帝尚且年幼,站在其角度進獻治國策確實能讓文章達到上乘,但事後萬一被指責揣摩上意,絕對會的得罪朝堂上的文武官員。 這不是聰明之舉。 既然不適合以皇帝的角度寫治國策,就只能考慮從官吏角度治國。 官吏治國,不僅要服從皇帝頒佈的政令,還得做到施行這個政令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然而對於多數的官吏來說,只要能夠討好上位爬上去,誰管下面人的死活? 因此時常會出現官員陽奉陰違的情況,也會鬧得許多民怨沸騰。 從官吏的角度來治國,無非就是服從皇帝命令,實施朝政,上順天子,下安黎民。 小書亭 這種拍皇帝馬屁的文章,肯定會有許多考生去寫。 特別是那些追逐名利的讀書人,就差把自己的臉貼到別人的屁股上了。 杜寧想了想,只能是選擇以百姓的角度來破題。 以百姓的角度治理朝政,顯得格局會很小。 但卻能寫出無窮無盡的可能,能夠引經據典的內容也很多。 杜寧醞釀一下思路以後,開始破題獻策。 “君王之治在於朝,官吏之治在於民,民之治在於社稷,然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臣以為然,欲治其國,先知其民所欲,而後整頓吏治,推行政令。” 杜寧先是講述了一遍皇帝、官吏,和百姓的關係,通常都是皇帝治理官員,官員治理百姓,百姓治理土地。 這是一個治理的順序。 而杜寧認為,治理國家的要點不在朝堂,而在於最基礎的百姓。 你能讓百姓吃上肉,那無論是官吏還是皇帝,伙食肯定會比百姓更好,不可能會差。 反過來看就不一定了,皇帝和官吏大魚大肉吃喝,不見得百姓也能過相同的日子。 因此,杜寧站在百姓的角度答題,引用《孟子》所言,圍繞治國主題獻策。 “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民智則國智……” 杜寧不僅說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也提供了一個治國的思路。 想要治理國家,首先得要站在百姓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百姓吃不起飯,你就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百姓需要一個有才幹的人做父母官,就挑選清廉的官吏前往任職,這樣一來就能順應民心。 民心所向、所往、所欲,才是治國的中心。 有了這個中心,治理朝堂就有了一個標準。 如此百姓興旺,國家昌盛,何愁天下不能平? 寫完《治國策》的時候已經到了傍晚。 才氣躍動而出,高達四尺。 文章鎮國! 但下一刻,這股異象就被聖廟的力量封住,以防止打擾到其他的考生。 杜寧長長的鬆了口氣,解決了這兩篇文章以後,頓時感覺自己輕鬆了許多。 經義和策論實在是太重要了,佔據了太多的分數,只要拿下經義和策論,就有很大的機率中榜了。 杜寧稍作休息,在吃過士兵送來的晚飯以後,去答剩下來的試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雷霆聖帝

說話的黃瓜

雲旗

三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