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糜爛的鹽鐵製度
隴東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5章 糜爛的鹽鐵製度,三國:讓你降吳,你綁架孫權,隴東少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鹽?
劉備嘴角抽動了幾下,接過竹筒邊拆邊調侃道:“你們都督府連鹽都能造?”
鹽可是生活必須品,在某種程度上比鐵還重要,沒鐵可以用手刨,沒鹽是萬萬不行的。
這麼重要的東西能從礦石中提取出來?
你跟我開玩笑呢?
劉備抱著懷疑的心態開啟竹筒,湊近一看瞬間愣住,迫不及待的將裡面白花花的東西倒入手中,伸出舌頭嚐了一下震驚的說道:“還真是鹽,而且你們的鹽怎麼會這麼白?”
嘗過之後的劉備是真的有些繃不住了,臉上肌肉劇烈哆嗦,右手顫抖的將竹筒遞給諸葛亮說道:“你嚐嚐。”
諸葛亮同樣倒入掌心嚐了一口,震驚的問道:“這鹽產量如何?”
張苞答道:“產量還行,滿足整個南中的日常所需還有盈餘,主要是最近最近修路沒那麼多人手,等滇霜道修成,我們就會擴大生產,將鹽當做重要商品賣到貴霜去。”
“不行,咱們大漢還不夠呢。”諸葛亮直接拒絕了賣到貴霜的提議,扭頭說道:“陛下,此鹽產量足夠的話咱們可就不用再受鹽商掣肘,甚至可以著手改革鹽政了。”
鹽鐵向來都是國家命脈,理論上應該是朝廷專營的,實際上嘛……
大漢立國四百年,鹽鐵製度發生了好幾次變化。
立國之初,鹽鐵是由六國那些貴族餘孽經營的,朝廷只負責徵稅,到了武帝時期,為了打擊匈奴,漢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議將鹽鐵收回,交由朝廷專營,也就是壟斷。
這一政策在昭帝時期引起了廣泛不滿,畢竟朝廷專營了,鹽商們就賺不到錢了,打匈奴的時候我們沒話說,現在匈奴打完了,鹽鐵還專營著,有點說不過去吧?
在這種背景下,當時的大將軍霍光負責召開了鹽鐵會議,會上朝廷官員和民間儒生就鹽鐵官營的存廢問題展開辯論,最後導致朝廷做出退讓,取消了部分酒類專賣和部分地區的鹽鐵專賣,採用官營民營並行兩種舉措。
取消容易,再想恢復可就難了。
而且既然是官營民營同時舉行,就肯定有個比例分配問題,前期自然是官方佔大頭,民間佔小頭,但時間長了這個天平可就傾斜了。
光武帝中興之後,朝廷在鹽鐵上的陣地不斷丟失,到了桓靈二帝時期,朝廷的鹽鐵陣地全部淪陷,官營民營並行徹底退化成了民營制,就是全由民間經營,每年向朝廷交筆稅收就行,類似於後世的專利費。
但這筆稅收要交多少就得看士族的良心了,而且士族在偷稅漏稅方面可是專業的,賬上隨便動動手腳就能把盈利變成虧損。
若非如此,桓靈二帝怎會被逼的賣官鬻爵,財政不緊張的話哪個皇帝會選擇賣官過日子啊?
漢末天下大亂之後鹽鐵製度徹底崩壞,沒有哪個諸侯敢為了這麼點利益得罪士族,士族自然連假賬都懶的做了,我就是不交你能怎麼著?
搞的現在劉備吃鹽還得花錢去買,你就說可不可笑吧!
劉備盯著竹筒說道:“丞相言之有理,目前還不是徹底改革鹽政的時候,但利用南中的鹽打壓一下鹽價,爭取多讓一些利給百姓還是可以的。”
說到這裡劉備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興國,這鹽真是你們從礦石中提取出來的嗎,製作起來複雜嗎?”
想跟鹽商打價格戰就需要大量的鹽,這種戰爭沒有取巧的餘地,就是單純的比誰鹽多,誰能扛到最後。
張苞搖頭道:“不復雜,給我一筐礦鹽,我現場就能搞定。”
劉備吩咐道:“叔至,立刻去弄筐鹽回來,沒有就去城外開採。”
“喏……”陳到抱拳離去,僅用半個時辰便帶回了一筐礦鹽。
張苞抱起竹筐興奮道:“走,現在就去廚房試。”
趕到御膳房將裡面的太監御廚全部趕走,張苞擼起袖子開始操作,很快提取出的細鹽便擺在了劉備面前。
劉備湊到灶臺前,看著貼在鍋壁上的鹽粒震驚的問道:“這就完了?”
看著劉備諸葛亮的震驚,張苞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嘚瑟的嘴角都快扯到天靈蓋了,眉飛色舞的說道:“是啊,溶解過濾,沉澱結晶,四步而已能有多難?”
劉備轉過身來,捧著張苞那張跟他爹一樣滿是絡腮的臉興奮笑道:“興國,你和靈玉簡直就是朕的福星吶!”
此鹽提煉過程簡單不說,製作出的鹽質量還好,別的不說單是賣相就比目前市場上的鹽好了太多,一旦大規模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