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求知》
不催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求知》,人在地球,我選擇修仙,不催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都害怕被人突然破這麼一個髒水。
崔昭文見到同僚這樣心裡鬆了口氣,接著冷哼一聲道:“我看宋侍講文章還是讀少了,如果真的對漢文兄的《求知》有異議的還是先好好讀讀吧”
“不過就是不知道,這幾年學問是否和品級進步了,如果通讀《求知》遇到疑惑可以相互討論”
宋塵一聽鼻子差點氣歪了,現在不光是說他誣陷同僚品德有問題,現在更是諷刺他學問短淺,他雙眼緊緊地盯著他,眼中的怒火彷彿即將噴薄而出。
但是看了下週圍沒有一個和自己站在一塊的,周圍的同僚要麼鄙夷的看著自己要麼下意識和自己拉開距離,他知道剛剛這是犯眾怒了,剛剛太過心急直接把心裡的那一點心思全暴露出來了。
宋塵翰林袍服大袖下拳頭使勁攥了攥,努力平息了下胸中的怒火,冷哼一聲甩了下袖子直接離開了這裡。
在場的翰林學士和編修看著他剛離開門口一聲鬨笑,顯示著對他的鄙夷。
“不理他了,我們接著拜讀一下漢文兄高作”
“對對!”
“這裡面好多觀點雖然乍一看有點離經叛道,但是仔細這麼一琢磨但好像又符合聖人講的大道”
“他裡面提到的一個詞,非常有意思”
“你說的是不是“生產力””
“沒錯,這個詞一品味,好像對民生,糧食,賦稅,勞逸,商物等有了一個關聯的賦予”
其中一個年輕的翰林編修,聽到兩人的討論忍不住插嘴進來。
“我倒是覺得,道在器中這一段更加讓人耳目一新,對技藝小道有了新的看法,但講的又不是技藝等物,可又無法描述,我覺得這一段非常的重要,甚至是格物篇的核心”
年輕的翰林編修忍不住撓了撓頭,看著裡面的文章越看越興奮好像是開啟時新的世界,那是一塊未知的處女地,明明已經看見了但站在門口進不去。
雖然此時慶元黨禁對道學打壓,但是這個時期受限於傳統儒學的衰敗,各種流派的思想冒了出來,民間的學術呈現出百花爭鳴的狀態,雖然還是儒家為主。
但儒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先秦儒學都分為孟儒和荀儒,進入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變成了董儒。
董儒又把陰陽家,道家裝進去,後期帝王改造下又把法家核心塞進去,反正儒家一直在變每一個朝代儒家都是不一樣的,漢末三國後儒家式微,到魏晉時期儒家徹底不是顯學了,黃老清談佔據了主流,又有佛門進入,這個時期儒家差點消失掉。
然後經過起起伏伏,期間吸收流派思想在南北朝恢復,然後再隋唐佔據主流,然後唐朝後期儒家又式微經過韓愈改造後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力量,然後五代十國儒家更是慘的不行,然後又到大宋,期間儒家內部又有各種流派出現,所以說儒家那一套不是一成不變的。
不要說不同的王朝就算在同一個朝代初期、中期、後期的儒家的思想又是不同,可以說儒家到現在還能佔據主流也是一直在變化適應時代,吸收百家的思想化為即用。
後期一說百家爭鳴消失了可惜,但是疆域的統一必然伴隨著思想的統一,這都是歷史的必然性,漢武只是罷黜百家,不是消滅百家,百家的學說進入了儒家體系中去。
但是有個特點只要是天下局勢不好的時候,就是儒家衰弱的時候,從漢代到到大宋這偏安一隅,畢竟作為顯學竟然保證不了國家的昌盛,肯定會引人質疑和思考。
這也就是現在南宋學術非常的寬鬆,呈現出百花爭鳴的姿態的原因,所有的有學志士都看到了危機都在求變。
士大夫階級只要不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對這些還是非常的開明的,其實不只是士大夫階級,只不過現在是士大夫階級是官僚和地主,如果是別的利益集團也是一樣。
甚至還不如士大夫階級,他們還有傳統的道德規矩在身上。
...........
劉子峰對於翰林院發生的事情一清二楚,他那高作《求知》著作完成後,就直接找了個書局刊印了,當然一開始是賣不出去了的。
畢竟一點名聲都沒有,這又不是什麼小說話本,關於七俠五義神仙鬼怪的,但是劉子峰不著急知道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現在經過這幾年的講學,此書的名聲逐漸開始流傳開來,至少在臨安有了一定的名氣,甚至讓不少士林中人稱一聲學問大家。
現在今日輪到他休息了,他又開始了講座,畢竟他這狀元的身份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