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東京
不催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章 東京,人在地球,我選擇修仙,不催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國的使者官員領著他們進入開封城內,孫思成掀起馬車窗簾好奇地看著外面的街道。只見街道兩旁的店鋪雖然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小門小戶,街上的行人也不多,顯得有些冷清。孫思成不禁皺起眉頭,心中暗自嘀咕:“這東京和書上說的不一樣啊,看著也不怎麼繁華嘛……”
坐在一旁的同伴也附和道:“是啊,我看和咱們臨安一比可差遠了!”孫思成本就是南朝人氏,自幼在臨安長大,對那裡的繁華景象自然再熟悉不過。
此次前來金國,他原本還抱著幾分期待,想要見識一下這座曾經被譽為天下第一城的東京究竟有多麼繁華壯觀。然而眼前所見卻讓他大失所望,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失落。
不過,孫思成畢竟也是讀過不少書的人,對於這北方失地東京,他多少還是有所耳聞的。
畢竟許多話本和書籍中都描繪過東京的繁華盛景,尤其是那本著名的《東京夢華錄》,更是將東京的風土人情、市井百態描寫得淋漓盡致,讓讀到的人為之神往。
書中的那些場景彷彿歷歷在目:巍峨的宮殿樓閣、熙熙攘攘的街市、琳琅滿目的商品以及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等等,無一不讓人心馳神往。
想到這裡,孫思成不禁又搖了搖頭,暗歎自己太過天真。
或許那些書中的描寫確實存在過,但如今時過境遷,這座城市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他無奈地放下窗簾,心中暗暗感慨:歷史滾滾向前,帶走了太多的東西,
安姑娘心思細膩,聰慧過人,一眼便洞察到了孫思成內心的失望之情。
於是,她輕聲解釋道:“如今的東京已非昔日大宋治下的繁華都市,經過金人的統治,這裡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她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惋惜。
孫思成聽後,緩緩放下窗簾,眉頭微微一皺,似笑非笑地對安姑娘調侃道:“安姑娘,你這番話倒像是我們大宋計程車人們常說的呢。什麼‘蒙受胡塵’,難不成你們這些金人不早就認可自己的身份了嗎?”
安姑娘聽到這句話之後,輕輕地嘆了口氣,緩緩說道:“若是可以選擇,又有誰會真心喜歡被異族統治呢?我安家雖世代封侯,但公子可知,我家曾祖父當年也曾在嶽武穆北伐之時,高舉義旗響應,追隨北伐大軍一同攻打金兵!”
說到這裡,安姑娘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回憶那段遙遠而激盪的歷史。車廂內一片寂靜,沒有人說話,只有車輪滾動的聲音和微風吹過的沙沙聲。
須臾之間,安姑娘輕抬臻首,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接著說道:“然而,諸位可知後續之事如何發展?”
她的視線緩緩掃過在場諸人,最終停留在孫思成身上。此刻的孫思成,剛剛那活潑靈動的神態已然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乃是滿臉的羞慚與困窘。
自始至終都沉默寡言的學院先生,此時終於開腔了:“其後,嶽武穆遭 12 道金牌急召還朝,又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而隨之前線撤軍的北方義軍,其首領盡皆被朝廷處決,首級獻予金朝,麾下士卒則全被遣返北方。自那時起,便宣告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這段歷史,儘管朝廷與官方大多選擇緘默不言,盡力淡化,好使世人淡忘,但只需略加探究,就能知悉其中真相。
“曾祖父所在的那支起義軍,由於受到戰事的限制,未能及時返回南朝,結果很快就被擊潰並失敗了。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選擇投降。然而,幸運的是,金國的將領看重了他們的忠誠和武藝,因此赦免了他們的死罪。隨後,曾祖父便跟隨金兀朮將軍在北方的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並最終被封為世候。”
馬車在開封的道路上緩慢前行,車輪滾滾,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此時,街道上逐漸變得熱鬧起來,人聲鼎沸,各種商鋪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不斷傳入馬車之中。然而,馬車內的人們卻沉默不語。安姑娘方才所言,彷彿一把把鋒利的利劍,無情地刺破了眾人心中的驕傲。
這一路走來,他們目睹了北朝的衰敗景象,心中不禁對金國的人民產生了一些輕視之情。然而,安姑娘的這番話卻讓他們感到無地自容,羞愧難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傲慢和偏見是多麼的狹隘和可笑。
對啊,金國的百姓原本也是大宋的子民,金國的土地原本也都是大宋的疆域!他們有什麼可驕傲的呢?
被胡人攆到南方,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拋棄了大半的華夏疆域和子民,最終淪為他國的附庸,連兩位皇帝都被胡擄俘虜了,他們哪裡來的驕傲可言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