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走街串巷論經濟 談古論今述見解,那個瘋狂的年代,龍驤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桃源港口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臨河浦口,因流通而繁茂、因開放而興盛,運河開通之後,當地百姓盡享運河之利,百姓逐漸富足,正是那“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隋王朝亡於此河,但後來的各朝各代皆受此河的恩惠。 外鄉人來到桃源港口,需要吃飯、住宿、採購,等一系列事務。一些有眼力勁的鄉民,於是開旅館、開飯莊……,甚至有些商人把錢莊搬到港口,可以說此地,吃穿住行應有盡有,滿足貨物交流、商貿等經濟的一切需求。 路修身指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忽而有感,說道:“自古以來,我國的商業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頂層、中間層、底層。頂層一般屬於官營,比如鹽業、礦業。中間層次多屬於官和民的結合體,比如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商業帝國,以及當今軍閥的私人企業。而我們今天看到商業市場,多屬於第三層次,也既是低層,數量最多、規模也最小,主要供應百姓的吃穿住行。只要這三個層次的商業各在其位、各司其職,保持均衡發展,國家才會有錢、百姓才會有飯,社會才會穩定;如果有一個層次越出其位,平衡便被打破,往往會造成‘富者越來越富、貧者越來越貧’,一旦有一點火星,便有燎原的趨勢。太平天國爆發前期,第三層級的商業被嚴重打壓,很多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底層百姓無論怎麼努力,都處於飢餓的邊緣,當太平天國提出‘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時,底層人士看到了希望,應者雲集,給清朝致命一擊。” 羅英本是一點就透的人物,見路修身從不同的角度,談古論今,分析得又如此透徹,皺了一下眉頭,也思考一會兒,藉著剛才的話題說道:“西漢時鹽鐵收歸國家所有,壯大了第一層次的國家產業,打擊了中間層次的官商勾結,平準了物價,國庫財力充足,才有南平兩越、北伐匈奴、東定朝鮮的壯舉。兩宋時期,國家讓利於民,採取‘藏富於民’的策略,鼓勵發展工商業,第三層次商業發展很快,中間層級的發展也很正常,全國經濟得到充分釋放,國家不僅在中間層和第三層次的商業中收到大量的稅收,還給老百姓留有餘財,百姓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發展其他方面,那時的我們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度。明朝時期,東林黨逐漸壯大,江南富商又多與其勾結,很多富商少交甚至不交稅收,致使第二層次經濟畸形,第三層次商業發展又不充分,稅收有限,致使國庫空虛,國家疲弱,百姓生活困苦,間接造成了李自成起義,成了國家覆滅的前奏。” 路修身點了點頭,說道:“古往今來道理如一,當今軍閥各霸一方,地區交流不暢,三個層次的商業在各地不盡相同。總體來看,在東南方向,尤其是廣東,第三層次的自由商業較為興旺;在東北地區,以官方為代表的頂層次產業較為發達,尤其是軍工業;而在其他地方,利潤大的產業被當地軍閥控制,利潤小的才向百姓開放。令人心痛的是各路軍閥大多為己,考慮天下蒼生的又有幾人,生逢亂世,實乃易幸易不幸。如果我有此機會,定當學兩宋的時期的經濟文章,漢武帝的武功經略,來造福天下蒼生。” 羅英回味著剛才的一番話,繼續說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某些人而言,是幸運的,值此階層未完全固化時,無論你身份多麼低微,只要你有雄心壯志,便有機會做些想做的事情,成功的機率比正常的年代大很多。但是對大眾而言將是不幸運的,凡有動盪必有傷亡,曾不聞‘一將功成萬骨枯’……” 路修身點點頭,說道:“亂世之中,最受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能在亂世中勝出,走向前臺的,又有幾位是普通老百姓;而達官貴人便是禍亂之源,究其原因無非是他們利潤分配不均,引起內鬥,普通人便被斜裹此中,逃也逃不脫,離也離不開。有道是‘願作太平犬、不作亂世人’,便是此理。可惜,大多數老百姓終究還是老百姓,僅分為亂世的老百姓和太平世道的老百姓,可憐……。” “既然這樣,便要順勢而為……,繁華富貴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很多人沉迷而不自拔,而我們更應該看清楚,萬事萬物不可強求。而對於我個人,也沒有雄心壯志,只願意身邊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只願意平平淡淡過此一生,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勝過他人臺上的‘大呼小叫’,更勝於他們臺上的光鮮、臺下的不堪。”羅英沉思道。 哈哈哈,路修身大笑起來,說道:“沒在臺上,焉知臺上苦,不過是自我的臆想罷了。” “沒在臺上,焉知臺上不苦”。羅英說完,也抿嘴而笑。 一對談國談家的江湖兒女,跟著微風,順著人流的方向,一邊兒聊天,一邊緩緩向前走去。從遠處望去,男的高大威猛、女的嬌小可人,好似神仙眷侶,兩人雖是普普通通的平頭百姓,但心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異界當天帝

囧遊神囧

舊書

李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