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心中無私建高陽 一片真情在東州,那個瘋狂的年代,龍驤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界上有陽光,便有黑暗;有美好,便有邪惡。有人做官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便是明證;也有人做官是為了造福百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亦是明證。高陽縣雖為東州一角,卻接連遇到以民為重的縣官,前有成陽真,後有路修身,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在過去,多數官員到高陽赴任,只是為了中飽私囊。他們通常在當地任職一兩年,等把能搜刮的地皮都刮乾淨後,就會轉任其他地方繼續搜刮,高陽對他們而言,只是一隻待宰的肥羊。但成陽真和路修身則與這些投機倒把的政客截然不同,堪稱一股清流。為了防止盜賊襲擾,成陽真修建了護城河;在災荒年代,高陽百姓不僅沒有餓肚子,反而安居樂業,一切秩序井然。而路修身任職以來,更是透過除惡霸、建學校、開鐵礦、興鹽業等一系列舉措,讓高陽的老百姓認識到,這位縣長是在真正地為高陽的發展盡心盡力,正是經歷了這些事情,高陽的老百姓才徹底安心,一心一意地支援高陽的一切。 高陽縣的糧食產業,如米業、面業等,曾長期被數家惡霸商人壟斷。在豐收年代,這些惡霸商人常常以低價收購小麥、大米等糧食,而在旱澇饑荒年代,又往往以高價出售,導致普通老百姓買不起糧食,只能借高利貸或者賣兒賣女,景象慘不忍睹。路修身查明情況後,制定了糧食最高銷售指導價格。在豐收年代,縣府以高於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在饑荒年代,不僅開放免費的粥棚,又以平價賣出糧食,同時對任何時候欺行霸市、哄抬物價的惡霸商人都予以嚴厲打擊。 在城市建設方面,高陽縣府積極響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號召,大力推進城市建設。鐵製品銷往海外後,縣府獲得了大量利潤,並將其中的 30%投入到新城的建設中。在高陽東開闢了一塊土地,蓋上成排的房子,凡是無房產的高陽人,全部可以免費居住在內。後來,新城區中還建設了醫院、車站、商廈等基礎設施,其中道路建設更是學習西方,路面採用瀝青,路兩旁種植樹木,成為一座新式城市。人們親切地稱呼這座城市為“修身城”。 在文化建設方面,高陽縣府嚴厲打擊影響社會發展的不良行為,鼓勵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宣傳父慈子孝、愛國敬事,重拳查處高利貸和賭博行為,以及限制鴉片種植和買賣。在晚清時代,高利貸、賭博、吸食鴉片等行為造成了很多高陽百姓家破人亡,人們深惡痛絕,但又無能為力。路修身到任後,大力整治社會弊端,制定了文明行為的獎勵政策和低俗行為的舉報制度,鼓勵人們嚮往文明,互相監督,抵制糟粕。 高陽地區在民生事業方面,秉持著一律平等的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不偏袒人情和地位,以實現貧富、官民之間的真正平等。例如,在食鹽經營上,起初高陽鹽業被富戶惡霸壟斷,官營後,透過一系列操作,富戶惡霸消失殆盡。縣府隨後將鹽業返還給社會經營,制定鹽業標準,限定鹽業價格,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以確保食鹽供應的穩定和質量。 然而,在高陽的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邊緣高陽人沒有趕上發展的列車,落下隊來。為此,高陽在開闢新的工作崗位時,優先提供給窮苦人士,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在勞動力使用上,高陽縣摒棄了官府強迫百姓充當勞力的做法。在新城建設時,縣府不僅支付了高昂的勞務費用,還鼓勵老百姓積極參與。由於報名人數過多,高陽縣甚至派出調查組,清查各村貧窮之人,優先選用那些家無良田、又無經營之道的人,以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就業機會,改善生活狀況。 高陽地區在民生事業和勞動力使用方面的改革,真正實現貧富、官民一律平等,以及優先提供就業機會給窮苦人士。 數年發展,高陽縣已成為東州富裕縣區,全國更是無出其右。縣域經濟的發展,為百姓生活帶來了顯著變化。高陽百姓家家戶戶住房寬敞、豐衣足食,手頭普遍寬裕。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生活富足,面色紅潤,眼中有光,以高陽人為傲,社會安定,人民團結。土匪雖多次騷擾高陽,但均無功而返,原因在於高陽有衛國營和護衛營這兩支強悍的隊伍。後來,百姓紛紛自願參軍,衛國營和護衛營規模不斷壯大,每個營的人數已達數千人。土匪見在高陽佔不到便宜,便全部繞高陽而走。 高陽縣發展迅速,猶如沙漠中的綠洲、大海中的燈塔,與外面風起雲湧的悲慘世界形成了鮮明對比。艾培記者從南京返回後,跟隨路修身,調研了高陽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吸引了不少國家的訪客。高陽名聲大震,在眾多訪客中,有一位熟悉的女子,她就是來自大洋彼岸的布安諾·科諾博,她的第一站選擇了東州高陽。 多年前,布安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異界當天帝

囧遊神囧

舊書

李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