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章 志氣相投促膝談 義結金蘭拜兄弟,那個瘋狂的年代,龍驤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華民族乃禮儀之邦,禮儀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八拜之交”尤為人津津樂道,要說有哪八拜,分別為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 京師會館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在一個包廂內,張大帥坐於主位,左側分別是路修身、羅英、羅勇,右側依次是張大帥的兩個副官。衛兵倒滿酒,張大帥舉起杯子說道:“在我的地盤,讓兄弟蒙羞了,今日鄙人給兄弟接風洗塵,照顧不周,多多包涵。” 路修身端起杯子,一飲而盡說道:“感謝張大帥的盛情款待,不勝感激。” 張大帥接著說:“我是個大老粗,肚中雖無墨水,但尊崇孔孟之道,敬重愛國愛民的英雄好漢,兄弟擂臺擊殺倭人一事乃壯舉,令我佩服。” 路修身說:“感謝大帥抬愛,抗擊倭人是我輩義不容辭之責,想我中華五千年曆史,豈能讓小日本欺凌。” 張大帥一拍桌子,喊了聲 “好”,說道:“如果億萬國民都如兄弟豪情壯志,何愁民族不興,國家不強。” 路修身認真的說:“東北多虧有張大帥看護,小日本才不敢肆意妄為。” 張大帥嘆了口氣,說道:“話雖如此,但是我們東北軍相當吃力,稍不如意便萬劫不復,當今小日本又在東北蠢蠢欲動,真讓人不省心。要不是東北的山水阻隔,小日本早打過來了。 路修身深思了一會兒,說道:“正是此理,地緣乃重要的戰略要素。大帥的東北乃清朝發家之地,有龍興之地一說,此地周圍環山環水,物產豐富,進可以取中原,退可以扼守要害。自古以來,問鼎中原者有其二,其一從西向東,比如周朝在西北興起,劉邦扼守西北而得天下;其二從北向南,比如明朝朱棣南下奪皇位、清朝南下入關。其他各地比如金陵、開封雖有王者之氣,但地形地勢比不上前兩者。” 張大帥見路修身知識淵博,博古通今,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兄弟考慮周全,楚漢相爭之時,劉邦敗多勝少、項羽勝多敗少,反而是劉邦取得最後勝利。剛才兄弟也分析了地形,劉邦佔據四川、陝西要地,周圍環山,派一兵可守要害,雖萬夫而不能開也,退能夠自食其力、安居樂業,進可以逐鹿中原,奪取天下。而項羽楚地,一馬平川,雖物產豐富,但無天險阻隔,易於攻取,虎狼時刻環顧其中,如一疏忽必失其地。” 路修身點點頭,盛讚道:“大帥分析有道理,西北之地自唐朝後期降水稀少,乾旱之地增多,自產糧草不夠軍民食用,雖據扼要,唐朝之後已沒有王者之氣了,要不然武則天不會遷都洛陽,主要原因便是洛陽比長安在物質補給方面更為便利。此後,唯有東北和平津城還有王者氣象,東北物產豐富,足夠三軍食用,況且環山環水自守足以,平津城有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等天險,又有東南部大平原,同樣進可攻、退可守,乃王者福地也。當今大帥兩者全佔,此乃天助也。” 張大帥大喜,說:“兄弟分析的深刻,歷朝歷代不過如此,此乃也是我永守東北之理,只要東北還在我手中,我便有翻盤的機會。我也考你一考,明朝朱元璋攻取元大都,乃從南向北作戰,反而能夠取勝,作何解釋?” 路修身哈哈一笑,說道:“大帥英明,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元朝到元順帝時代,已經腐敗不堪,況且元朝把百姓分為四等,漢人和南人處於末等,不能贏取功名,漢人和南人苦元久已,有一呼喊,應者雲集,元朝處於漢人和南人包圍的汪洋大海中,不敗才怪。有道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張大帥越聽越喜,說道:“兄弟所見與我考慮的相同,所以我的東北軍紀律頗為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雖然我‘鬍子’起家,但較正規軍優勝之。” “哈哈哈,說起來,我和大帥也有同樣的經歷,我也‘鬍子’出身。”路修身說。 張大帥頓時眉飛色舞,把凳子向路修身拉近一些距離,身子前傾,說道:“願聞其詳。” 隨後路修身便把路家寨發生的一切詳細地說了一遍,包括怎麼入夥,怎麼投奔李一鳴將軍的。兩人越說越投機,不知不覺桌上酒菜已經見底了。 路修身看了一眼羅英和羅勇似有疲憊之狀,守門的衛兵好像在打瞌睡,又朝窗外看看,遠處的天空已經泛白,路修身說道:“天已快亮了,讓其他人都撤吧。” 張大帥看看天空,哈哈大笑,說道:“好的,我們好像忽略了他們。” 羅勇一抱拳,說道:“今日受益匪淺,學到不少,一夜不睡也是值得的。” 張大帥又哈哈一笑,然後說道:“只恨時間太短,還想與路兄弟長談呢。擇日不如撞日,不如我們今天就結拜為異姓兄弟,讓羅兄弟見證一下,古有‘八拜之交’,今天我們就按照古人的‘知音之交’結為兄弟。” 路修身與張大帥暢談一晚,有股相見恨晚的感覺,便高興的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異界當天帝

囧遊神囧

舊書

李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