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部分,縱橫異界時空,江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謂陰陽互根,陽在陰不息,陰在陽不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陰陽。所以說陰陽互根。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
金、木、水、火的長生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春夏秋冬四季往復迴圈,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
任何事物地發展變化,都不是孤立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解決就不會有發展變化,這一矛盾對立統一的理論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
陰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對立統一概念。陰陽首先表現為同一的。因為不論是陰還是陽,都是從太極轉化而來即太極生兩儀,所以其“體”是相同的,都來源於太極,之所以陰陽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和特徵,是因為其“用”不同而已;陰陽相互依存,如果沒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產生,陰是陽存在的肯定,陽是對陰存在的肯定。所以說陰陽是同一的。
其次,陰陽雙方又是相互鬥爭的相互否定的,因為陰是非陽,陽是非陰。這個概念就像我們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一樣,動物肯定不是植物,植物也肯定不是動物。
最後,陰陽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的。同一是陰陽對立面雙方的同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鬥爭是太極統一體內部的陰陽鬥爭,在陰陽對立面的相互鬥爭中存在著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甚至可以互相轉化。
陰陽哲學研究的是宇宙、太空、天地、萬物的本源和變化之道,並且根據自然本源和變化之道推演到生命體以及人類社會的變化之道。
陰陽理論用來闡述萬物執行的法則。華夏一位偉大的古人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也就是說,陰陽的影響和作用是萬物執行的根本法則,也是推動事物變化的源動力。
沒有了陰陽的作用和影響,或者說這個世界陰陽完全中和,就會迴歸到零時空的無極世界。
陰陽理論用來闡述生命變化規律。生命屬於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然的一個子集,所以說生命的變化規律必然服從自然的變化規律。
華夏古代用生、長、收、藏來說明生命的變化形式和過程,而推動這一過程實現的原動力就是陰陽。
陰陽之間的影響和作用而生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陽為生髮,陰為消殺。所以組成了四象的“生、長、收、藏”。
另外,如果要理解四象就不得不談五行,因為生命過程中的生長收藏是透過五行相互之間的生剋制化作用來實現的。陰陽理論也是用來闡述人類社會變化的根本規律。因為人類社會是屬於自然和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它的發展和變化必然同樣遵從自然和生命的規律。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古人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
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係。
五行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