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部分,星沉三國,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的動作,敵情不明,一動不如一靜.在目前的形勢下,最重要的還是謹守城池,破敵還在其次,還要等待時機.
時間又過了一日。 派去查探敵情的人這次在敵營外所見卻截然不同,不知什麼緣故,寨上只稀稀拉拉的一堆趙兵無精打采地守著,營中的旌旗也似乎少了許多.聽完探子地敘述,蒯越的臉上不自覺的lou出一絲微笑,好似趙軍的意圖已在他算中一般.
烏丸王蹋頓偕同樓班、烏延、蘇延僕引三萬鐵騎借道幽州,進犯青州,渤海郡首當其衝.對於中原的財貨、女人。 烏丸人是垂涎已久,這三萬人隨蹋頓南下,誰不憧憬著此番冀州之行能有豐厚的收穫.可自兵馬進入冀州起,連行了幾日,卻幾乎連個人影都沒見到.於路不斷的劫掠城鎮,卻是所得無幾。 要是沒有公孫瓚支援地話,估計糧草供應都成問題.以前丘力居為王時,每次南侵哪裡會帶什麼糧草,每次劫掠來的糧食除了作軍糧之用外,還會有很多剩餘,哪裡會像蹋頓這次南侵一樣,一路過來,不僅沒掠到什麼財貨、女人,連糧草都沒弄到多少,實在有夠狼狽的.
這一切自然是出自趙雲之手。 蹋頓引兵南下。 公孫瓚屯兵邊界,用意不明。 趙雲自然不敢輕出,只好想出這樣的堅壁清野之計.其實這也是保護百姓的辦法,烏丸兵馬一路過來,必然寸草難留,早一步將百姓遷走,免得百姓為其所害.烏丸多騎兵,善野戰,趙雲當然不想與之在野外對決,最好的辦法就是引烏丸兵來攻城,在城下將其挫敗.趙軍採取了堅壁清野之策,烏丸兵馬於路得不到足夠的供給,沒處可劫掠的,也只有去強攻渤海城了.
蹋頓引烏丸大隊兵馬一路席捲過來,直抵渤海城下,只見城門緊閉,城上沒有半點動靜,從城下看去,不見一兵一卒.蹋頓見了,回顧左右道:"此是何意?"左右或答曰:"大王,想必是漢人聞知大王兵來,棄城而逃了."話音剛落,只聽梆地一聲鼓響,城頭豎起一面大旗,上繡一個大大的"趙"字,伏在城中的兵馬盡數現身,軍容整齊,遠甚烏丸兵馬.城頭一時旌旗飄揚,人頭湧動,一眾烏丸兵見了,俱都驚異不定.
一名小校在蹋頓指示下,勒馬至壕邊,向城上喊話,大概是怕用烏丸話喊沒什麼威懾力吧,蹋頓特意選了這名會漢話的小校來喊話,大意不過是宣揚他蹋頓的威名,著城中趕快開城投降,否則,破城之時,將屠盡一城軍民.正說著,冷不防城頭飛來一箭,直中那小校面門,當即墜馬而亡.那箭正是趙雲所發,等閒人誰有這等箭法和力道.烏丸人亦多有善射者,但自認能與趙雲箭術媲美的,卻是沒有幾人有此自信.見趙雲一箭滅了自己威風,蹋頓立時大怒,馬鞭一揮,立即揮兵攻城.
烏丸畢竟是馬背上地民族,原野對決乃是其所長,論到攻城拔寨,就非其所能了,加之蹋頓又來的倉促,根本沒準備什麼攻城器械,在城下哪裡會是城中準備充分的趙軍的對手,不一會就在城下折損了數百人馬.蹋頓也是聰明人,見勢不好,當即下令撤兵.
烏丸兵一動,趙雲立即下城,點起兵馬衝出城來.沒想到趙軍竟敢衝出城來,差點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還好烏丸兵本就習慣了在快速移動中作戰,反身迎戰對他們來說倒不是件難事.在趙軍的衝擊下,很快就收攏了兵馬,四面八方的朝趙雲這隊人馬殺去.
趙軍龜縮在城中蹋頓拿它沒辦法,可如今趙雲率兵殺出城來,在蹋頓想來,就算再大的代價也要將之拿下.便令適才攻城的這隊兵馬迎上趙雲兵馬,在他想來。 以之拿下趙雲兵馬應該綽綽有餘了,趙雲的箭術雖然非同凡響,武藝則未必有過人之處.
趙信威震中原,蹋頓也不是沒有耳聞,不過在他想來,漢人盡多陰謀詭計,論到沙場對決。 衝鋒陷陣,卻遠不是英勇地烏丸健卒對手.自統三部烏丸以來。 蹋頓威信日重,在他高傲地心中,只怕還沒將誰放在心上.要不然他又怎會在公孫瓚地鼓動下率兵進犯冀州呢!一來,像蹋頓這樣的人要不是親眼所見、親身領教地話,極難會為傳言所動,時至今日,趙信豎下這等赫赫威名。 卻還是難以嚇住蹋頓這等人物,二來,哪方異族不對中原的錦繡江山,美女、財貨垂涎三尺,蹋頓也是一樣,公孫瓚提供了這樣的良機,他豈能不動心,致不濟不過無功而返而已。 自信以烏丸騎兵來去如風地速度,全身而退決不會成問題的.所以他才會不顧族中有人反對,悍然起兵.
論到對攻廝殺,蹋頓還真沒將城中地趙軍放在眼裡.自己端坐馬上,烏延等人相伴左右,立於遠處觀戰.
城內衝出的這隊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