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部分,仁者天下,瞎說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固守虞州(今山西運城)、泰州(今山西萬榮)等一隅之地。
同時,夏縣(今山西)呂崇茂也響應劉武周,殺縣令舉兵反。隋將王行本據蒲坂(今山西永濟西南)也與之相應。河東大有盡失之勢,一時唐廷上下為之震駭。在上述形勢下,唐廷對如何應付河東形勢,或爭或棄,有兩種意見。李淵認為“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李世民卻富有遠見地指出:“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富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並主動請纓,親率3萬精兵,平劉武周以克復太原。李淵斟酌再三,終於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見,盡發關中之軍,令李世民統率前往討伐劉武周。十一月,唐軍乘堅冰由龍門方向渡過黃河,屯軍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與澮州宋金剛主力對峙,柏壁之戰遂拉開序幕。
李世民屯軍柏壁後,休兵秣馬,堅壁不戰,察敵待機。與此同時,唐高祖遣永安王李孝基等攻打夏縣的呂崇茂,呂崇茂不敵,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尉遲敬德、尋相前往救援,結果大敗唐軍。但當尉遲敬德等回軍澮州時,李世民瞅準機會,令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至美良川(今山西夏縣北)攔擊,獲得重大勝利,殺敵2000餘人。不久,敬德、尋相等又秘密率領精騎東援蒲坂之王行本,李世民偵知後,親率步騎3000人抄近道夜奔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截擊,大破之,敬德、尋相僅以身免。於是唐軍士氣大振,諸將都請求與宋軍決戰,但李世民冷靜地分析了情況,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他對眾將說:“金剛懸軍深入,精兵猛將,鹹聚於是,武周據太原,依金剛為扦蔽,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利在速戰。我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分兵衝其心腹,彼糧盡計窮,自當遁走。當待此機,未宜速戰。”於是,他繼續執行疲敝敵軍,釜底抽薪的計劃。派左行軍總管劉弘基,行軍側總管張論率兵進*西河,斷宋金剛的糧道。
公元六二零年正月,唐將秦武通攻蒲坂,王行本不敵出降。二、三月問,劉武週數次派兵攻潞州(今山西長治)、浩州(西河郡改州)均告失敗。其護衛糧道的黃子英亦為唐驃騎大將軍張德政襲殺,張難堡(今山西平遙西南)被唐軍佔領。至此劉軍南運糧道斷絕,戰略態勢對唐軍更為有利。四月十四日,宋金剛終因糧盡兵困,被迫率軍北撤。李世民見時機已經成熟,遂揮軍乘勢追擊,至呂州(今山西霍縣),“吃掉”尋相所部,馬不停蹄,又乘勝再追。一晝夜行200餘里,戰數十次,士卒們飢餓疲勞到了極點。至高壁嶺(今山西靈石西南),劉弘基拉住李世民的馬轡進諫道:“大王破賊,逐北至此,功已足矣,深入不已,不**身乎?且士卒飢疲,宜留壁於此,俟兵糧畢集,然後復進,未晚也。”李世民認為機不可失,依然策馬而進,率領諸軍奮進。終於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追上宋軍主力,一天中八戰皆捷,俘斬敵數萬人。至此,李世民和眾將士不食已經2天,不解甲已經3天了。
而此時,宋金剛也率餘部2萬人退守介休,穩住陣腳,出西門,背城列陣,南北7裡。自此兩軍成為了相持之勢。也就在這時,扭轉戰局的一幕發生了。李世民令總管李勣、程知節、秦叔寶攻其北端,翟長孫、秦武周攻其南端。既戰,唐軍先稍事退卻,待宋金剛正面進攻時,李世民又率精騎出其陣後攻擊,終於大敗金剛軍,其部將尉遲敬德、尋相、張萬歲等人收餘眾舉介休、永安(今靈石東)降唐。
雖然此戰役,宋金剛慘敗,但手下畢竟還有萬餘眾,如果能夠乘勢逃出,未必日後沒有翻盤的機會。可就在這時,最大的意外發生了。投降唐軍的尉遲恭書信給宋金剛求救,而此時的宋金剛還不知道尉遲恭的背叛,更由於救護**將心切,以致一點也沒有懷疑。最後率領大軍不顧危險,輕易冒進。當一支人員不整的疲憊之師不幸落入以逸待勞的精銳敵人的伏擊圈時,結果可想而至。
而慘敗的宋金剛更是與劉武週一起逃奔突厥,不久之後,不幸為突厥所殺。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那個無恥的叛徒!”宋金剛憤怒地揮舞著自己的雙手。
“你錯了,就算尉遲恭沒有投降唐軍,你的命運也一樣是失敗!”蕭晨突然之間大吼一聲,猛地一發力,將宋金剛的腳推開。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末唐初,英雄豪傑數不勝數,論文韜,論武略,他們絲毫不亞於老李家的那幾位!可是為什麼最後奪取天下的是老李家,你難道還不明白嗎?”
第一二三章醍醐灌頂
“可是他們是用詭計打敗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