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華爾街教父,愛之冰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場。但是由於害怕要蒙受各種各樣的損失,他把自己鎖在車庫裡,喝了瓶威士忌,並把車子的引擎發動起來,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無窮無盡的煩惱。但實際情況是,他完全有能力償還債務,所以他實際上給家裡人留下了不少遺產。而且透過在我們帳戶上的投資,後來他們的財富達到了好幾百萬美元。

我能理解這位老朋友的絕望心情,對他的悲慘結局也深表同情,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在這三年時間裡我也經歷了同樣的悲觀與失望。不過,即使在我事業的最低谷,我也沒有破產,而且當時剩下的財產在10年前看來還是相當可觀的。財富和貧窮是個相對的概念——紐約的窮光蛋可能是加爾各答的富翁。而且對幾乎所有人而言,當他失去4/5的財富後,不管他還剩下多少錢他都會認為這是一場災難。財富的損失對我來說還不算什麼,最讓我感到痛苦的是,在大危機出現後我不斷地自責,不斷地問這是為什麼,以及對大危機能不能過去沒有把握。此外我還要想:這麼多的親戚好友把他們的財富託付給我,現在他們都要和我一樣痛苦不堪。你可以理解我當時那種沮喪和近乎絕望的感覺,這種感覺差點也使我走上了絕路。在1932年寒冷的初冬,我寫了一首小詩表達了當時的心情:靜靜的,軟軟的,一如輕絲般的飛雪;死神親吻著孤獨的人心;它的觸控冷如冰霜,但總比無盡的憂傷好;它的長夜一片漆黑,但總比不絕的悲痛強;那靈魂不得安寧的人啊,何處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憐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叢林中的追捕;煩惱纏繞著他的大腦,大地是它安息的枕頭;絕望籠罩著他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脫的良藥。

由於經濟拮据,我從年輕時就養成了節儉的生活習慣,但前些年的成功使我將這種好習慣丟到了九霄雲外,而這次大危機又使我重新勤儉節約起來。雖然我要經常自責——既然我已經預料到災難要發生,為什麼還是不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呢——但更令我痛心的是,我不該享受那種不屬於自己的奢侈生活。我馬上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追求物質滿足的關鍵在於為自己訂一個比較低的生活標準,一種在絕大多數經濟狀況下都能輕易實現的生活標準。我在實際生活中對這個新原則的應用可一分為二:一方面,很有理智、值得稱道;另一方面,有時則顯得相當小氣。

我下定決心不再炫耀財富,不再過不必要的奢侈生活,對那些力所不及的花費也要統統取消。貝雷斯福德公寓就是個痛苦而有益的教訓。在隨後的35年中,我再也不去租那些價格昂貴,中看不中用的房子了。但在另一方面,即純粹的個人開銷方面,我承認我太過於節儉了,有好幾次當數萬美元的大生意瀕臨險境需要處理時,我還在為一分一厘的得失而斤斤計較。我寧願坐地鐵也不願乘計程車,我安慰自己說地鐵更快些(所以我老是要匆匆忙忙地趕路),但我內心完全清楚我只是為了節約大約1美元的車費。與此類似的是我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在點菜時我會挑選單上較便宜的菜餚,甚至與母親每週一次的聚餐我也要帶她上中國餐館——我非常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在我生活比較寬裕的時候,我給母親買了輛車,並僱了名司機(雖然我自己從未有過司機);但我開始覺得母親能夠理解我為什麼要節儉過日子,沒有汽車和司機,母親也能活下去。幸好在花錢的時候,我對自己與對別人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我確信沒有人認為我是吝嗇鬼;當然如果大家瞭解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話,他們會認為我是吝嗇的。

在1930年到1932年的艱難歲月裡,我一直忙於許多事務。我給《福布斯》(Forbes)雜誌寫了3篇文章,指出了這樣一種極其不正常的現象:許多重要的普通股的價格非常低,而每股股票背後的流動資產(甚至是現金資產)的價值要比這一價格高出許多。其中有篇文章的題目是:《美國經濟真的這麼糟糕嗎?》這個問題後來在金融術語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在大危機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現象繼續影響著許多公司的股票。)我還參加各種各樣的經濟研討團體。雖然班級裡少了許多人,我還是繼續到哥倫比亞大學講課。到了1932年,我開始著手寫教科書(在1927年繁榮時代我就計劃寫這本書了)。

我請戴維·多德與我合作寫這本書。雙方同意我作為書的主編並以我的風格來完成整本書的寫作。他則負責提出建議和批評,核對事實和參考資料,以及完成書中的表格。我們把全書的內容製成一張表格,還寫了第一章的樣稿,透過休·凱利,將它們交給了麥克勞—希爾出版公司(McGraw…Hill&pany)(休·凱利曾是我們班上的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