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部分,世界上下五千年,小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他的追求和探索。
畫是平面的,只能表現所製作物件的正面、側面、頂面和底面,又怎能顯示它內在的、人眼看不到的結構呢?
畢加索終於想出了方法:把所有物體的形象破壞後重新解體、肢解,然後再重新進行主觀的組成。這種嘗試被後人稱作立體主義的創作。
1907年,26歲的畢加索完成了的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
這幅作品用了畢加索四個月的時間,創作了17張草圖。作品完全打亂了傳統繪畫的全部技巧,畫面上是五個裸體少女。他們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3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點。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有一隻幾乎佔據全臉的眼睛,另兩個裸女是側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卻是側面的,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彷彿從陰間闖來。蹲著的一個臉部轉向右方,站著的一個臉部是一個突出的鼻狀物。這五個少女排列成從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對角線,在藍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非常突出。
這幅畫一問世便像一枚炸彈投向巴黎畫壇。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說畢加索發瘋了,有人對全新的表現方法感到震驚。三十年後,這幅畫才正式展出,畢加索獲得了很大的聲譽。畢加索生活的時期,他的祖國西班牙也多災多難。一個又一個的專制王朝和軍事獨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進步的共產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新政府。但11月時,反動軍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援下進攻首都馬德里。西班牙陷入內戰。
1937年4月26日,德國的飛機轟炸了西班牙一個不設防的小鎮格爾尼卡,奪去了1600多無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鎮居民只有7000多人。
畢加索聽到訊息後憤怒不已。56歲的他顫抖地拿起畫筆,創作了巨幅壁畫《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4米多寬,約9米長,是舉世聞名的傑作。這幅作品以白黑、灰為基調,瀰漫著悲壯的氣氛。畫面上畫有眾多的人物,他們掙扎、控訴、呼號,作品中有四位婦女,她們尖叫著,哀號著,有的正從著火的樓上逃跑,有的正抱著死去的嬰孩仰天哭喊,有的無望地伸展著手畫的左上方,有一頭立著犄角的冷漠無情的牛,人工調配的太陽是一匹被長矛刺穿背部的馬
畢加索說《格爾尼卡》具有象徵意味:公牛代表了殘暴和黑暗,馬代表了人民畢加索不僅控訴了德軍在格爾尼卡犯下的罪惡,同時也控訴所有戰爭的罪惡。
1944年9月,畢加索加入了法國共產黨。
1949年,畢加索向國際會議——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捐獻了一幅石版畫,畫上是一位俊秀美麗的少女頭像,邊上有一隻振翅欲飛的鴿子。
這幅畫簡潔明快地表達了人民愛好和平的熱切願望,畫上那隻可愛的白鴿,立即成為和平的象徵,迅速出現在世界各地,被人們稱為“和平鴿”,畢加索則被稱為“和平鴿之父”。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作了一首詩:
畢加索的和平鴿展開翅膀,
翱翔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任何力量也無法,
阻止它的翱翔。
1971年,畢加索90誕辰。法國盧浮宮舉辦了畢加索的畫展。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親自主持了畫展的開幕式,他說:“畢加索是一座火山無論畫女人的面容還是小丑,都迸發出青春的火焰。”
1973年4月7日,患流感的畢加索死在自己的畫室裡。他曾說過;“回到鬥牛場吧,在哪裡死得其所。”他終於壯烈地死在自己的“鬥牛場”上了。他死後留下了1800幅油畫,3萬件版畫,7000多幅素描。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慕尼黑陰謀
當日本的鐵蹄踏入中國的時候,歐洲上空也瀰漫著濃厚的戰爭氣氛。
1938年3月,德國一槍不發,便吞併了奧地利,接著又緊盯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處歐洲中心,德國人佔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做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擊英、法的重要陣地了。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臺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裡也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要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
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