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汴京風騷 作者:顏廷瑞,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珪瞠目。
範鎮木呆。
司馬光望著王安石搖頭苦笑。
皇帝趙頊突然發出一串爽朗笑聲。標新立異,膽大奇崛,不同凡響,“變法”不正需要這樣不拘一格的人嗎?
“介甫先生高論,甚合朕意。”
皇帝一捶定音。
再一次是“理財”之爭。
熙寧元年八月十四日,朝廷重臣議事於延和殿。福寧殿宦侍傳來皇帝諭旨,詔令商議河北災情救濟之策,以解國用不足之慮。王珪提出:今年郊祭賞賜東西二府大臣都不領取,節省的銀兩可用於救災。司馬光附王珪之議,並大膽倡議:兩府大臣節省的賞銀只有二萬兩,不足以救災。節省賞賜應當從皇帝身邊的官吏作起,文臣兩府、武臣、宗室刺吏以上官吏,都應當減半賞賜。其節省賞銀,全部用於救災。
王安石聽後又是搖頭:
“賞賜,每人三千,區區小數。若不賞賜,有傷國體。再說,國用不足,並非朝廷當務之急。”
司馬光不解,詰問:
“國家自真宗皇帝末年,國用已顯不足,近幾年更甚,何言非當務之急?”
王安石回答:
“國用不足,那是因為朝廷沒有一個會理財的大臣。當務之急,是要有一個會理財的財神爺。”
這回輪著司馬光搖頭了:
“善理財者,不過是會玩簸箕斂盡民財罷了。民窮為盜,非國家之福。”
王安石揮臂否定:
“不然,我所說的‘善理財者’與你講的‘善理財者’根本不同。我說的善理財者,能夠做到不加賦稅而國用足。”
司馬光站了起來,雙手一攤:
“介甫,介甫,天下有這樣的理嗎?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官府。‘不加賦稅而國用足’,不過是設法陰奪民利,其害甚於加賦。此乃桑弘羊欺騙漢武帝之言,太史公司馬遷以此譏笑漢武帝之不明。此論豈可以為實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