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唐史演義,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門外面。武氏准奏,即令姚璹為督作使,大聚銅鐵,鑄冶起來。諸胡集錢至百萬億,購辦銅鐵,尚嫌不敷,乃更採斂民間農器,湊成二百萬斤,方得敷用。天樞形狀似柱,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共有八面,環以銅龍,負以銅獸,柱巔制一雲蓋,蓋上有四蛟,捧一大珠,這番工作,越年始成。三思作文,大旨在黜唐頌周,武氏自署名號,叫作大周萬國頌德天樞,一併鐫刻柱上。又將群臣蕃酋的名氏,亦附入下面,這也是千古未有的特色呢。以有用之銅鐵,作無用之柱腳,實是呆鳥。
是年八月,梨花盛開,免不得有人稱瑞。武氏也以為瑞徵,御殿時籠在袖中,取示廷臣。大眾又是稱賀。獨同平章事杜景佺伏奏道:〃目下已值仲秋,草木黃落,不意此花獨榮,陰陽失序,咎在臣等。〃滿廷都是佞臣,獨景佺有此正論,恐亦與梨花相同。武氏聞言,未免愕然,半晌才道:〃卿算有宰相才。〃語畢退朝。會李昭德奏劾王弘義,坐流瓊州,弘義行至中途,詐稱奉敕追還,返道漢北,為昭德所聞,忙令侍御史胡元禮往驗,察出詐謀,立刻杖斃。來俊臣亦坐貪淫罪,貶為同州參軍,急得諸武不知所措,忙運動鳳閣鸞臺,你一疏,我一奏,說得昭德非常專恣,不由武氏不動起疑來。可巧突厥寇邊,遂調昭德為行軍長史,隨著朔方道大總管,率領契苾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往御突厥。
突厥阿史那骨祿等,常侵邊境,前由程務挺黑齒常之兩人,相繼防禦,始終不敢深入,至兩人被戮,防邊無人,骨篤祿出入無忌,只因年老多疾,所以一出即歸。延載元年,骨篤祿病死,弟默啜頗有勇略,即自立為可汗,率眾寇靈州。武氏卻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人物,出為行軍大總管,初令轄新平道,繼令轄代北道,旋復令轄朔方道。看官道是何人?原來是輔國大將軍鄂國公薛懷義。真是奇極。備述官銜,越覺挖苦。懷義是個禿奴,曉得什麼兵法?只因與武氏是老姘頭,乃得仰沐榮封。且武氏非彼不歡,如何調他統軍?肉戰則可,兵戰其可平?說來又有一段隱情,表明後方可知曉。懷義受封鄂國公,越發驕橫,所有平時用費,概得向庫中支取,不加限制。竟有惟王不會之遺規。他卻想出一種巧思,每月開一無遮會,召集善男信女,大會寺中,見有恣色的婦人,就留住禪房,任情取樂。婦女信佛者其聽之!都人統畏他勢焰,就是妻女被淫,也只好忍氣吞聲,不敢過問。他又募度壯僧數千人,作為幫手,這種壯僧,也不安本分,無非是採花問柳,倚翠偎紅,所以洛陽女兒,已不知被他蹧蹋若干。懷義日在寺中,與僧眾肉身說法,還有何心入宮應卯?武氏傳召,時常託詞不赴,十次中不過應酬三四次,累得武氏慾火難熬,別尋一個主顧,便是御醫沈南璆。南璆房術,不讓懷義,武氏恰也歡慰,但恐懷義在外闖禍,且聞他僧徒多系力士,索性借禦寇為名,令他率眾北征,若得戰勝,原不愧為知人,否則令他師徒斃敵,也好杜絕後患。揭出武氏心計,發前人所未發。偏是懷義交運,一經出師,胡虜便退。此次武氏疑忌李昭德,令他為行軍長史,又命一個同平章事蘇味道,做了行軍司馬,陪著昭德,掩飾人目,一面令懷義格外得意,連朝廷宰相,都受他節制,或肯不顧存亡,前去效死。怎奈天下事往往出人所料,懷義未到朔方,突厥兵又復退去。那時懷義自然折回,沿途與昭德議事,屢有齟齬,還都後也奏稱昭德恣肆,竟貶昭德為南賓尉。嗣又因杜景佺等,附會昭德,不能匡正,也將他貶徙遠州。無非由梨花一奏所致,可見前時稱為相才,實是一句譏諷語。懷義曾造夾紵大像,留供天堂,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數十人並坐。夾紵漆成,異常精采。應三十一回。至是為風所摧,由武氏令懷義重修。懷義又支取庫銀數百萬兩,督工趕築,忙碌了兩三月,才得修復原狀,因入宮復旨。武氏只淡淡的答了〃知道〃二字。懷義見武氏沒甚興採,也即退出,默思從前何等親暱,今自班師以後,修造大像,已歷十旬左右,從未經過召幸,此中定是有人庖代,所以這般疏淡;乃私下訪問宮人,宮人都受武氏密囑,未敢通風,因此也探聽不出。左思右想,得了一策,特請在朝堂開設無遮會,經武氏批准,即潛在朝堂下面,掘地為坑,深約數丈,埋著許多紙糊殿閣,泥塑佛像,至開會時,乃從坑中引上,對著大眾,但說從地中湧出,預兆禎祥。又密取牛血,畫一大像頭顱,高二百尺,但捏稱是刺諸膝上,得血繪成。以己比牛,也沒甚榮耀。一時鬨動都市,士女雲集。懷義出錢數十車,望空散擲,令他爭拾,甚至互相踐踏,傷斃老弱多人。次日,覆在天津橋南,張像設齋,預邀宮廷大小官吏,屆時詣席,官吏憚懷義威焰,不敢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