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唐史演義,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這般沒用,這真是有名無實哩。〃遂驅軍大進,直至安市城東南八里,依山佈陣。太宗正帶著數百騎,登高望敵,遙見高麗兵到來,便返入大營,命李世勣率步騎萬五千人,列陣西嶺。長孫無忌率精兵萬一千人,從山北出狹谷,衝擊敵後。自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潛登北山,且預約諸軍齊進,一聞鼓角聲,當盡行趨擊。諸軍陸續進行,專聽北山鼓號,準備廝殺。太宗已至北山,望見李世勣軍,已在西嶺列陣,正與敵眾兩陣對圓,兩下里躍躍欲動,勢將接仗。忽敵陣後面,隱隱有塵沙飛起,料知無忌軍已抄至敵後,即命隨騎鳴鼓吹角,高張唐幟,諸軍鼓譟並進,齊搗敵陣。延壽惠真,仗著人多勢旺,尚未著忙,擬分軍抵禦。突有一白袍將軍,大呼陷陣,手中持著一支方天戟,盤旋飛舞,只見戟,不見人,從那一片白光中,戮倒高麗兵無數,未敘姓名,先寫忠勇,是用筆不平處。唐軍又紛紛隨入,眼見高麗兵東倒西歪,陣勢大亂,不消一二時,已逃得無影無蹤,只剩作一片戰場了。連用數見字,是從太宗目中寫出。太宗大喜,回營升座,諸將各來報功,共斬虜首二萬餘級,檢驗既畢,便問諸將道:〃朕適見一白袍將軍,當先突陣,銳厲無前,爾等快去將他召來!〃諸將聞旨,即去查問此人,當有一雄赳赳的英雄,挺身出認,入見太宗。太宗問他姓名,那人伏地自陳,由太宗嘉獎數語,面授為遊擊將軍,並賜金帛及駿馬,正是:
試看戰陣建功日,便是英雄遇主時。
欲知此人為誰?待至下回表明。
魏王泰潛謀奪嫡,至承乾敗後,太宗果欲立泰為儲貳,幸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再諫阻,方改立晉王治,司馬溫公謂唐太宗不私所愛,以杜禍亂之源,可謂知所遠謀者,誠非虛語。或以為魏王得立,當無武氏之禍,此語似是而實非。武氏嬌小傾城,能盅晉王治,寧獨不能惑魏王泰乎?且魏王狡險,苟得立為太子;入承大統,勢必加刃骨肉,盡殺弟昆,恐不待武氏臨朝,始見唐宗之盡覆也。若太宗東征高麗,當時議之,後世非之。夫蓋蘇文有弒主之惡,用王師以討其罪,誰曰不宜!所朱者,在御蹕親征,致多煩費耳。然如太宗之勇略過人,出奇制勝,實不可沒,而其後卒不能平高麗,或亦有天意存乎其間,非盡戰之罪也,故本回敘述二事,雖不加褒,亦不加貶;所以昭公論而存直道雲。
上一回目 錄下一回
□ 作者:蔡東藩
本書由“E書時空”免費製作;
想要更多的免費電子圖書,請光臨
eshunet/
第二十一回 東略無功全軍歸國 北荒盡服群酋入朝
卻說唐軍與高麗交戰,當先衝鋒的白袍將校,為太宗所寵遇,優給賞賜。這人為誰?便是大名鼎鼎的薛仁貴。凡遇著名人物,俱用特筆點醒。他本世居龍門,家業耕種,小名是一禮字,因後來建功立業,四海名揚,人人叫他薛仁貴,所以轉將小名擱起,但把表字流傳,也與尉遲敬德秦叔寶一般。幼時貧賤,好容易茹苦含辛,娶了一個妻室柳氏,正史上不載妻名,小說中說是柳金花,因恐無據,未敢加入。兩口兒勤儉度日,漸漸積下微資。仁貴欲改葬父母,柳氏道:〃妾觀夫君膂力過人,武藝出眾,既具絕世英姿,應該待時發跡,今天子將徵遼東,招求猛將,這是千載一時的機會,君何勿往圖功名,自求顯達?待至富貴還鄉,葬親也不為遲呢。〃此婦卻是不凡。仁貴武力,亦藉口敘過。仁貴依了妻言,遂往投軍營,謁見將軍張士貴,士貴令出戍安地。適郎將劉君邛,出剿土匪,為賊所圍,仁貴單騎馳救,陣斬賊首,系首馬鞍,賊皆懾伏,棄械乞降,乃偕君邛歸鎮,自是仁貴方有勇名,至高麗安市城一役,親受主知,威名益著。
高麗將延壽惠真,收集餘眾,依山自固,太宗命諸軍圍攻,又令長孫無忌,盡撤橋樑,斷他歸路。延壽惠真,進退兩難,不得已率眾請降,親詣軍門,來謁太宗,匍伏請命,太宗笑語道:〃東夷少年,跳梁海曲,哪知堅持決勝,未及老成?此後尚敢與天子戰麼?〃延壽等伏地不能對。太宗乃簡選耨薩注見前。以下酋長三千五百人,各授武職,遷居內地,餘皆縱還平壤。高麗各城,餘眾聞風遁去,惟安市城固守如故。太宗改名北山為駐蹕由,刻石紀功。且手書報太子及高士廉道:〃朕為將如此,汝等以為何如?〃高麗未平,何必出此滿語。越數日,移營安市城南,指揮諸將,再行攻城。安市守卒,望見太宗麾蓋,輒乘城鼓譟,加以嫚罵。太宗怒不可遏,李世勣入請道:〃斗大孤城,不患不下,待攻克此城後,所有男子,一併屠戮,陛下當可洩恨了。〃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