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部分,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投降。
使者出城求見姜維,姜維料知城中有求降之意,拒不出面,命親兵將使者逐出城外。李嚴聞知此事,詢問姜維道:“我認為高麗使者請降,必然前來求降,如此可以不戰而下此堅城,將軍為何拒而不納?”
姜維笑道:“陛下深惡蠻人,若是我等接納其降,其國王若是安排不妥,後來必是後患。我軍攻破此城,只不是幾日之時。倘若此時納降,會因為一時小利,而留下後人許多麻煩。”
金旋在人斬關閱讀姜維軍報,對關興、張苞說道:“知我者,姜伯約也。”後來金旋下旨,命令姜維攻下高風郡後,族滅李高一族。
金旋迅速佔領高麗全境,又得降兵八萬餘眾,皆編於各軍中。金旋在高麗駐留月餘,待龐統派遣國內太守、守備及守軍到達後,大軍返回北平,準備應付北胡兵馬進攻。
攻下高麗國後,金旋將四郡改名為東北東郡、東北南郡、東北西郡、東北北郡,將四郡壯丁皆強徵入伍,隨軍征戰。遷國內北海、南皮、北平、襄平、平原五郡無地漢人雜居於其地,建立學校統一文化。
經過金旋種種措施,幾代後,高麗國人已經與漢人相融。而高麗壯丁隨軍後,在以後金旋征戰世界的戰爭中,被用於前軍,世界統一之時,高麗兵將只剩下萬餘得以回鄉。
高麗原太子最初求金旋為其復仇,是想借金旋兵力恢復王位,最後見金旋招降高麗士兵後,皆編於中**隊中。初時尚以為金旋欲要提高高麗士兵戰鬥力,最終高麗全境全下後,金旋將高麗納入中國版圖,並沒有扶他為高麗王之意,求見金旋欲要問個明白。
金旋接見,道:“你前來問責我為何不立你為高麗王,我且問你一句,我只應允為你復仇,如今李高一族俱滅,你父仇得報,我已經盡我之力。我中國兵馬犧性兵力,耗費錢糧,所佔城池土地自然併入中國。你父以前確實曾為高麗國王,然而不等於我打下高麗後會送給你。高麗如今已成為中國國土,高麗王這一名稱自此也會成為歷史。”
金旋說完,拂袖而去,高麗前太子無可奈何,卻不敢發作。後來在部下鼓動下,欲要策對高麗降兵造反,為張飛發現。張飛派人將此事查探清楚,報告給金旋,金旋命令張飛率領所部,番數斬殺其部。高麗劉氏皇族至此亦絕。
第一百二十九回 抗擊侵略(一)
金旋統領東征軍駐紮北平不久,草原四王會合西域烏孫國、龜茲國,六路大軍共六十三萬,攻打中國北線邊郡草原四王共起大軍五十萬,徹裡吉所部大軍二十萬,柯比龍、雅丹、迷當大王三王各自起兵十萬,烏孫國起兵八萬,龜茲國起兵五萬。
六王各自親自率領兵馬,於徹裡吉領地呼合扎也會聚,六王會齊後,徹裡吉道:“諸王來此相商,共同商議攻打中國一事,為高麗王討個說法。中國富饒,人口眾多。我等倘若攻下郡城,所得糧草錢糧人口,定會大大超過諸位想象。我等約期攻打,我率領部下攻下長安,柯比龍大王率領所部攻打晉陽,雅丹大王統領部下攻擊代縣,迷當大王引領兵馬攻打鄴城,烏孫國、龜茲國兩位國王合兵攻打西涼。我等五路大軍同時出擊,中國必然顧此失彼,手足無措。”
烏孫國王少年曾經遊歷洛陽,通曉漢語,頗有謀略,又深知中國國情,此時出言道:“金旋合國精兵七十三萬,又新得十餘萬高麗降兵,兵勢浩大。中**隊歷經內亂,身經百戰,其戰鬥力極為強悍,我軍倘若沒有萬全之策,可以集中兵力攻擊其一城。若是分散往擊,中國兵馬藉助堅城,恐怕會無功而返。再則中國邊郡壯丁甚多,不少有過行伍經歷,若是中國補充兵源,其兵力優於我軍,因此還請各位三思而後行。”
迷當大王年少輕狂,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聽聞烏孫國王說完,有些不屑的說:“中**隊騎兵少而步卒多,與我等決戰城外,我等必然佔得上風。我等騎兵機動靈活,必會大敗其軍。若是聚集兵力與其決戰軍陣,我等以短攻其所長,必然取勝甚難。倘若我等分軍行動,反而決斷迅速,必然會發揮所長,取勝不難。”
烏孫王欲要開口反駁,徹裡吉此時開口道:“兩位所說皆有理有據,勿要因此爭論,我意已決,請諸位遵從。”烏孫王見事已至此,不復多去計較,說道:“如今徹裡吉大王在我等中勢力最盛,我意推舉徹裡吉大王為此會盟主,全盤調配我等兵馬,從戰略上形成合擊之勢。倘若各行其是,不過是一盤散沙。”
烏孫王此言已出,徹裡吉勢力最大,野心勃勃,聞言心中暗喜,嘴上卻謙道:“我才淺德薄,不足為諸王之長,請大家公議盟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