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背道而馳 作者:魯鳴,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典認為男女是兩種不能相配的同類動物。“現在西方發達國家離婚率都在 50 %左右,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據。還有50%沒有離婚的,很多隻不過是因孩子或經濟和社會壓力等種種原因而靠忍耐維持著。”
京典和女孩子有過一次很深的交往,最終很失望。那次交往讓他對女性和自己有了徹底的瞭解,從此一心一意同性戀。他強調精神上包括肉體上的一致性。
米山對此表示懷疑。就算是同性之間,要達到精神上一致也很難呀,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得一知己足矣!”。
“如果你不介意,我想問你,你姐姐是不是同性戀者?”米山好奇地問。
“她不是。她對女人愛不起來。如果有選擇的話,她更願意是男人。”
“那她可以做變性手術。”
“我跟她開過玩笑。她說,她喜歡天然的而不喜歡後天製作的。她絕對不相信變性手術可以徹底改變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米山單刀直入告訴京典,自己也很喜歡他,甚至有時看見京典光著健美的身子時就想觸控他。這能不能說明自己有同性戀傾向?
格雷聽米山這麼說,臉上露出一絲既開心又有些吃醋的神情,彷彿米山已是他的情敵:“這很難說,不要輕易地給自己貼標籤、下定義。藝術家尤其是雕塑家和畫家都會有這種觸控的衝動。藝術家非常愛美,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本身就長相亮麗俊逸,他(她)們的天性和很敏感的心靈,對同性美有特別的感受和領悟。但是,有同性戀傾向並不一定是同性戀者。男女都有雌雄激素,生理上也有許多相同反應。從激素和生理的角度,人的內心都是雙性戀,一半是男人另一半是女人。換句話說,所有的男人都是女子,所有的女子都是男人。只是我們從小所受的家庭培養、教育和社會化,是按照人的性別來進行和區別對待的,以符合性角色。人們表達內心時,儘量按照其性角色來展示其言行。同時也使人們認定只有異性戀是正常的,使得人們從小就壓抑對同性的愛戀,無法理解同性戀,歧視同性戀者。這種時候,人們往往忽略了異性戀中有強姦、通姦、誘淫少女等許多醜惡的行為。”
“同性戀中不是也有醜惡的東西嗎?”米山反駁。
京典和格雷異口同聲地回答,問題中心就在這裡。京典喝了一口咖啡,伸出舌尖溼潤了一下嘴唇,說:“有些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一樣,他們只對肉體感興趣,在性上僅僅是在一起玩玩而已。這固然使本來就有爭議的對同性戀的看法蒙上了灰塵。即使是相愛的同性戀者,絕大多不可能以家庭形式結合在一起,這又使得同性戀者更易分手,再和別人發生愛戀或單純的性關係。國家應鼓勵同性戀者成家,對社會安定有益無害。沒有家庭作為保壘和約束,更容易讓社會和同性戀者彼此有負面影響。同時,也使得根本不是同性戀的人,有了同性戀恐懼症,不敢對自己的同性好友有親密表示,似乎一切都和性有關,很可笑。”聽了他們的論述,米山愈加非常好奇。最讓他困惑的是,一對同性戀者是如何相親相愛的。除了兩人不能自己產生愛情的結晶而需要藉助第三者之外,一定有奇特的故事,而這種奇特是異性戀者絕對不可能有的。
米山對他們說,昨晚看到他倆做愛,讓他覺得更像是在進行體育運動。京典和格雷都大笑起來。“是的,做愛就是一種運動。和男人做愛,更消耗體力,其快樂強度是從女人那裡得不到的。”格雷說。
京典馬上打斷他,“你這不是誘惑我的朋友往同性戀上走嗎?”
格雷愉快地眨眨眼開玩笑,“他不是承認喜歡上你了嗎?他是我潛在的情敵。”
格雷曾是雙性戀者。他認為,最完美的愛情應是雙性戀。他舉例,弗羅伊德學說裡就闡述過這個觀點。不過,自從愛上京典後,他再也沒有和任何女人有過性關係。他若有所思地說:“人是不完美的,不配擁有完美的雙性戀。人的自私也不允許真正的愛情裡擁有第三者。當你對對方很滿足的時候,你不會再去尋覓第三者了,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他喜形於色地說,他追京典已很長時間了,他倆相好也有一段時間了,真正確定關係越過雷池是昨晚兩人的第一次做愛。他脈脈含情地注視著京典,臉上綻滿歡快的笑容。
米山不贊成格雷說的:“既然人不完美甚至人性是自私醜陋的,熱戀過後生活在一起久了,人會對對方有某種程度的失望。這時,尋覓第三者不是一個性傾向的問題,而是一個自然或選擇的問題。真正雙性戀者,就算他( 她) 愛自己的異性戀者,他( 她) 仍然會有愛同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