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部分,北大之父蔡元培,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節,求人彌補上才放心而去。魯迅的晚年怨敵實在太多了,即使他死了,當局和他的對手也沒有停止過一天的攻擊。而先生就是這樣頂著壓力,懷著悲痛和憤怒,與宋慶齡一起為他組織了治喪委員會,並親任主席。那天先生不但走了許多路去萬國殯儀館弔唁,還在出殯時親自為他執紼。不但寫下了“著述最謹嚴,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的不朽輓聯,還在葬禮上莊嚴地號召大家:“我們要使魯迅先生的精神永遠不死,必須擔負起繼續發揚他精神的責任來。我們要踏著前驅的血跡,建造歷史的塔尖。”
我們的蔡先生實在太累了,他怎能不累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裡,內心承受著多麼沉重的苦難和責任他畢竟是一切藝術家和學者博大而慈祥的父親,是善良的社會和莊嚴的人生的楷模。就在他送別親愛的魯迅以後,也就在1936年的冬天,他終於被一場嚴重的傷寒症擊倒了,病勢險惡得幾乎生命垂危。他的門生像蔣夢麟。羅家倫和朱家驊等人,都專程趕來商量急救方案,甚至已開始考慮後事。但他還是勉強地挺了過來,先生的生命終於步入了風燭殘年的最後歲月。
緊接著爆發了“七七事變”,上海也很快地淪入敵手。他不願意隨蔣介石去重慶,考慮再三,還是去了香港養病和棲身。在他最後的歲月裡,經濟十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