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部分,借天改明,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整個人探進了衣櫃,然後在裡面搗鼓了半天,從一個夾層中抽出了一個卷軸。

然後走回炕邊,把卷軸的一端擰開,從中抽出了一卷紙,鋪到了炕上。

他媳婦站門那,伸著脖子往炕上看,可惜看不到。但她又不敢離開房門,就怕有人突然破門而入,把自家的寶貝搶走。

胡恆新一張一張地翻看了一遍,看著發黃的圖紙,輕輕發出了一聲感嘆:“兩百多年了啊,終於要重見天日了。祖宗在天之靈,要是知道有這麼一天的話,也不枉冒此大險藏下這些圖紙了。”

他媳婦見他攤開了圖紙,就在那邊感慨,不由得有點急了,小聲地催道:“孩子他爹,要沒問題的話就趕緊收起來,收起來吧!”

胡恆新得媳婦提醒,便不再感嘆,重新捲起圖紙,藏回捲軸中。

兩人重聚在炕頭,低聲合計了一番,決定不再耽擱,馬上收拾東西前往京師。

第二天,收拾了一些易攜帶的細軟,一把鐵將軍鎖門,然後帶著老婆兒子,走了。

熟人相問,就只答是去京師走親戚。

這一日,崇禎皇帝和鍾進衛以及相關人員秘密商議定了交趾之事。由東廠牽頭,錦衣衛為主力,抽調精銳廠衛,成立東廠和錦衣衛的聯合辦事處,前往海南和廣西兩地,開始著手推動商議好的計劃。

正當鍾進衛和崇禎皇帝為此都鬆了口氣時,宋應星忽然緊急求見。

崇禎皇帝好奇之餘,吩咐傳見。

宋應星一進文華殿,見到恩主中興侯,也來不及招呼,就滿臉通紅,帶著興奮之色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民間有百姓進獻永樂年間的寶船圖紙,足足有六千料的寶船圖紙!”

鍾進衛之前已經被鄭芝龍普及過艦船知識,知道大明現在只有四百料的戰船,大型船隻的圖紙早已失傳。現在猛地聽到說有六千料的寶船圖紙,一時之間,竟然呆住了。

崇禎皇帝也猛地從御座上站起來,盯著宋應星確認問道:“六千料寶船圖紙?”

“正是!”宋應星連連點頭,然後從袖中拿出一個卷軸,雙手呈上。

一邊的內侍馬上就從宋應星手中接過卷軸,轉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懷著一顆激動而又忐忑的心,從卷軸中抽出一卷圖紙,鋪開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第七百零二章 兵仗局的任務

原來,崇禎皇帝開啟圖紙後,只看懂一張完整船型的圖紙,其他那些圖紙都看不懂。

他抬起頭來,看向宋應星道:“這圖紙是否無誤?”

宋應星連忙回答道:“臣聽獻此圖紙的百姓所說,他祖上乃南京龍江船廠的船匠頭,因不忍圖紙被毀,私自藏了一份下來。在嘉靖年間,因倭寇作亂,才遷到了大名府居住。這次見朝廷立志打造水師,才獻了出來。”

在宋應星說話的時候,圖紙已經到了鍾進衛手中。他仔細地看了看,發現自己也看不懂,不由得道:“沒想這些圖紙這麼難懂!”

宋應星一聽,笑著解釋道:“每個匠人的習慣都不一樣,因此這圖紙的大部分內容,估計就只有獻圖之人才明白。”

鍾進衛聽了,眉頭一皺,吩咐宋應星道:“以後各研究所的所有度量單位,包括這圖紙的設計等內容,都要規範起來。也就是說要統一,不能這個工匠的東西就只有他看得懂,明白麼?”

崇禎皇帝聽了,知道鍾進衛又在普及那標準件類似的概念,就也肯定道:“此事要重點來抓,絕對不能忽視。”

“是,陛下。”宋應星答應一聲。

鍾進衛還有疑問,他向宋應星確認道:“微伯,這六千料的大船真得存在?”

“傳說中是存在的。下官查了《龍江船廠志》與《南船記》,裡面就有記載寶船的資料,確實是有六千料的。”宋應星看來是做過功課的,馬上就有理有據地回答道。

如果鍾進衛在後世看過《鄭和研究通訊》的話,便能清楚知道,後世也根據宋應星說得這兩本書,加上從南京龍江船廠原址考古出土之十一米舵杆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國船為比例合理估計一下,便能得出六千料的結論。

這要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大約船長為七十米,排水量約為兩千噸,載重量約為一千噸。

而歐洲最大的帆船為“海上君王”號,在一六三七年建成,排水量也才只有一千五百噸。鍾進衛在後來知道了這些後,不由得感慨,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讓後人為自驕傲,也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